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刘小涛副教授做客分析哲学论坛谈心理倾向陈述的辩护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7年11月16日

[本站讯]11月15日,哲社学院第136期分析哲学论坛在中心校区举办。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刘小涛副教授作题为“心理倾向陈述的辩护”的报告。山东大学哲社学院院长刘杰主持报告会。

讲座开始,刘小涛副教授引入“倾向(disposition)”概念,解释了“倾向”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的重要作用。随后,刘小涛副教授结合生动的生活经历说明自己对“心理倾向陈述”产生研究兴趣的契机。他通过波普尔对阿德勒观点的批判引出讲座的主要内容。他首先陈述了核心观念:第一,倾向的条件句分析方案以及其他既有分析都有严重缺陷;第二,从心理倾向谓词来看,从古德曼关于家人投射谓词的讨论,可以发展出一种更有成效的归纳主义的分析,这种观念不需要诉诸反事实条件句;第三,由讨论心理倾向谓词获得的部分结论,也可以向物理倾向谓词拓展。接下来,刘小涛副教授举例分析了倾向的条件句分析,阐述了条件句分析的几个困难。他举例条件句分析的反例,提出条件句分析的结构性问题即倾向有程度性和条件敏感性,而反事实条件句不能刻画这两个特征。反事实条件句还存在概括性问题、刺激条件和倾向特征的确定问题。为了应对条件句分析的反例,刘小涛副教授援引David Lewis的观点——“所有的倾向都有因果基础”。他认为,这种观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还不知道这一点对于心理倾向如何起作用,假若引入“内在性质”又会引入更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刘小涛副教授介绍了操作主义观念、倾向的可能性观念的长处和问题。随后,刘小涛副教授阐述了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心理倾向谓词具有独特性,通过将心理倾向与物理倾向的对比,思考一种新的心理倾向分析方案。过去的研究,都疏离了倾向和发生的事件之间的联系。最后,刘小涛副教授阐述了对于上述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性见解,并对此次报告内容进行总结。

刘小涛,哲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知识论、科学哲学。曾在美国Rutgers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和塞浦路斯大学心理学系从事短期访问研究;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现代哲学》等哲学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参与过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孙佳    责任编辑:丽荣 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