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大家谈(三)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4日 14:31 点击次数:

编者按:10月下旬,教育部专家组来到山东大学,对学校本科教学各项工作进行审核评估,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入正式评估阶段。在评估建设阶段和迎评工作阶段,学校全体师生医务员工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梳理办学成果,凸显本科教学工作的优势与特色,查找差距与不足。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校不同岗位、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关注点与个人感受。那么,大家如何看待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他们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有什么深刻体会,他们眼中学校本科教学的优势与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各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势与特色,在迎接审核评估中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迎评准备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改进建议与举措?……本期大家谈,山大视点记者采访了学校各学院的本科生。他们谈了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问题的认识,也以学生视角讲述了自己眼中山东大学的本科教育,同时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建言献策。


尼山学堂2017届本科毕业生张鸿鸣(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说:山东大学的各种实验班,为有不同特长、兴趣的同学提供了系统的培养,可以说是“因材施教”。像我待了三年的尼山学堂,主要面向对于传统文史哲有兴趣的同学。尼山学堂面对全校所有专业招生,单独命题,笔试面试相结合,招生考试重视基础,能够真正筛出一部分有功底的学生进入学堂学习。我在2016年通过推免被北大录取,北大古文献专业一共录取了五位推免生,我是唯一的外校学生,总排名第二名。经过学堂的训练,尼山学堂的学生无论什么时候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对于典籍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可以说是不害怕,不犯难。除了课程设计和培养模式,尼山学堂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平台无疑也是为了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规划的。尼山学堂开设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学堂能力所及范围内能请到的最优秀的老师。其中本校的老师,如刘晓东先生讲授《礼记》,杜泽逊老师讲《四库全书总目》,刘心明老师讲授文字学等等,任课老师在课程方面都是绝对的专家。外校请来的老师,像南京师大的王锷老师讲授《周礼》,陕西师范大学的黄寿成先生讲授碑刻学等等,集这么多专家、名家为尼山学堂开设课程,这对于其他学校类似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泰山学堂2014级本科生李钰琳说:对于在学校的学习,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是一个专业人才必备的要素之一。身为一个泰山学堂生命科学取向的学生,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虽然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但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于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专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大一的课程除生物专业知识外,还设立了数理化计算机的课程,与生物课程有同等层次的要求。我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旨在让我们具备宽广且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此外,泰山学堂还重视培养我们开阔的国际视野。开学以来,我遇见了许多从国外交流归来的学长学姐,他们讲述了交流期间的见闻和收获,让我印象深刻。学校还邀请了外校教授参加名人讲坛等活动,为我们讲授最新的研究进展或是人文知识,使我们开阔视野、拓展见闻。

护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娟说:在山大生活的三个年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山大浓厚的实践氛围以及山大学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在学校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参加了众多实践活动。以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团为例,每年有将近100余名山大学子奔赴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开展为期21天的支教活动,他们前期拉赞助,为当地购买学习器材,组织中小学生募捐图书,建立图书角,学校也为他们提供实践基金及安全培训,确保山大学子顺利完成实践活动。这是山大每年近千支社会实践团的缩影。另一点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海外学习经历,也有着丰富的国内外高校合作资源。每年有很多同学通过学校的平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名校。学校的交流项目不仅经济实惠,安排妥当,而且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在交流期间的安全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我作为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读期间也曾有幸赴日本短期交流,费用就出国项目而言特别优惠,也受到了日方学校诚挚的欢迎和接待,在日本参观了医院、学校以及一些先进的技术,感触很多,对于我未来的择业以及人生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体育学院2015级本科生刘德健说:暑假进行的法学第二学位学习过程中,山东大学法学院冯俊伟老师的刑事诉讼法课程让我印象深刻,对我影响深远。冯老师通过讲述他所亲身参与过的案子,以及他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这门课变得十分生动有趣。他与同学们之间是好朋友的关系,中午一起在食堂吃饭,然后一起回到教室休息,他尊重我们,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他告诉我,自己做事之前要考虑一下是否合乎情理法,不合乎情理法的事情不要去做,尤其是不合乎“法”的事情一定不要做。好的本科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同学是朋友,而不是硬性的“教育与被教育”,师生之间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这样才可以让教育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与意义。我认为学校本科生教育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应该坚持并且更加深入进行,有关言谈举止文明礼仪教育也应该继续坚持;此外传统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要强化,让我们成为不忘传统文化、身强体健的高水平人才。

哲社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明玉说:我来自吉林省偏远边境区,考上山东大学、感受大学、吸收大学资源是我的幸运,在学校的学习与活动助推我现在成功保送至清华大学。三年里,我深切感受到山大老师的教学热情与人文情怀。从入学开始,入学教育、新生军训等塑造了我的大学性格,现在的我从高中毕业的文静不积极改变到了如今的热情上进有担当。除了课堂学习外,我经常参与老师的课题项目,在三年的学习中获得了学习成绩第一名、综合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了活跃的第二课堂活动,成功加入了校排球队,并在前往台湾政治大学交换一学期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除了与海内外名校进行学期交换活动外,山东大学在寒暑期也提供游学机会,更重要的是还向贫困生提供助学游学,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经历,这种机会非常珍贵。对于山东大学不断改变,为学生谋利、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与行动我感到很骄傲!希望学校在海外交流项目中扩大合作,为更多学生提供交流机会,继续提高国际化水平,鼓励支持更多学生走出去。

威海校区机电学院2015级本科生吴宇涛说:我曾经上过杨飞老师的C++课程,这门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起初我以为这门课教的仅是C++的语法,后来随着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化,我才慢慢地意识到,这门课教给我们的其实是一种思想和方式,而不仅仅是刻板记忆。虽然最开始接触时可能难以理解,但这种内化于心的思想会随着知识的渐次广泛而重回脑海,并对之后的学习起到强化作用。针对山东大学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而言,在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等方面,本校区成果斐然。因为在我看来,学生敢将电脑放在图书馆整整一天的学校,校风也差不到哪里去。同时我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项目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少有将专业基础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并予以实践的项目,应更加体现高校优势;同时,学校在国际视野拓展方面也有待加强。

青岛校区生命学院2015级本科生李庆庆说:审核评估并不只是单单地使本科教学材料系统化、档案化,还有利于各个学院乃至学校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着力解决问题。审核评估也是各个学院学科和教学不断发展有效监督与管理机制。刚步入大学校门时,我懵懂地认为大学生活必定很容易且轻松。但当听到来自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学长学姐们的血泪教训的时候,我察觉大学生活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求上进的原地打转只会让你逐渐被淘汰。我渐渐被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鼓足干劲去做到最好。最近听到很多保研的学长学姐相关信息,他们告诉我,山东大学走出去的学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名牌大学。我将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现在是一个校级科创团队的一份子。在科创训练中,我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希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持续下去,不断加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各项比赛与训练实践中去。

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本科生、校学生会主席周熠博说:在我看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既是对学校最近一阶段本科教学的一次“大考”,更是激励学校狠抓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从根本上看,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激励促进意义要大于检查审核的意义。就山大来说,我认为学校实行的“3+2”本科教学工程是对因材施教的良好诠释。从我大学四年的经历来看,通识教育拓宽了我的视野,给予我不同视角下的方法论路径选择。创新教育培养了我的创新精神,由此塑造我们的一生。拔尖教育讲求因材施教,对小部分有卓越学术能力的同学进行单独培养和个性化培养,这对于这部分同学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而“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则是从教学端进行科学优化。这种针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系统优化对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环境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海澜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校组织的活动有很多,除挑战杯、节能减排等赛事,还有许多校级、院级的创新创业大赛,让同学们有很大的平台学习成长。近年来多次举办的创新文化节和交流活动,也让更多的同学对创新创业有更多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公共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让我们更加全面地发展,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艺术学院2015级本科生程盛说:我印象最深的专业课程是艺术学院李笑梅老师的《视唱练耳》。作为艺术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这门专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李老师不仅仅通过课堂教我们知识,还通过大二的视唱练耳音乐会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还有做人的要求。老师们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生学习,也更值得传承与发扬。我认为,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好老师应当有相应的鼓励机制,审核评估结果要反馈给学生,这样才会使审核评估工作的意义发挥出来。

威海校区翻译学院2016级本科生胡翠云说:我非常喜欢学校设置的海外留学经历及第二校园经历。因为大学是一个应该发展综合的地方,学习知识只是最基本的内容,更多的是要借助学校提供给我们的平台,去开阔自己的眼界,看到更多的机遇与可能。但是在一个校园里因为获取知识的手段水平有限,会限制我们的目光,但学校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增添个人阅历,带来新鲜的讯息,在更多的经历中让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准确,希望可以更多拓宽交流领域和地区。

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校学生会科技创新部负责人孙俊莹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的到来,学校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创立了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还开设了“创客一条街”“四大研究院”等众创和孵化基地,为山大学子的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我参加过许多创新创业类活动的组织工作,如:“挑战杯”“互联网+”等,此外也加入过相关创业团队。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开展已经为想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子提供了诸多帮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经形成,每个学生在本科生阶段都能有机会接触较为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学校还专门开设“创业基地班”,在校内挑选出想法和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由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由专业老师提供咨询服务和理论指导,以最大努力帮助山大学子创新创业。

青岛校区政管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昊说:一所一流大学,除去大师外,还需要有一流的本科生。每年本科毕业生的去向,足以看出学校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是比较优秀的。许多专业课程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堂上,李济时老师循循善诱,从自由主义讲到保守主义再到民主社会主义;在《现代国家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我感受到李振老师治学的严谨;孔新峰老师学识渊博,在《现代领导科学》课上,我切实体会到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在《中国国情与社会问题分析》课堂上,王成老师风趣幽默,我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另外,由于山大有着比较齐全的学科门类,学校的通识教育课为我们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特别是浓厚的文史哲研究传统和学习氛围,激发了我阅读人文类书籍的兴趣,提升了我的人文素养。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谢婷婷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寄诚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