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3日至25日,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韩中人文学会副会长李迎春受邀做客山东大学海外韩国学种子项目名家讲坛,并作了题为“韩国史概论”的集中讲座。此次活动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海外韩国学种子项目、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办。外语学院高红姬副教授主持讲座。
李迎春的讲座内容分为四大版块,按照时间及事物自身发展的顺序,对韩民族的形成及檀君神话的意义、训民正音的创制及意义、前近代时期中韩之间存在的朝贡-册封体制及朝鲜时代事大交邻政策的意义、朝鲜时代的性理学及东海潮汐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加深了同学们对韩国历史的了解。
他表示,理解民族由来与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因为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为其三个语族,因此韩民族是中国人所说的塞北夷族中的东夷之中心;汉字、汉文来源于汉语,韩国人很难用其表达自身的情绪,思考和著述中也受中国文化影响,但是训民正音的创制使得韩国语的完全标记和韩国人真正的文字生活变为现实,韩国人有了自己的文字——韩文,韩文记录可以更好地流露出韩国人鲜明的感情和独特的思考;历史上的朝鲜时期是农耕社会时期,人们乐于耕种,安居乐业,并不像游牧民族一样骑马善战,所以在朝贡册-封体制中维持时间最长,最稳定的是中国和朝鲜各时期;性理学的来源是中国的程朱理学及后来集大成的朱熹的学说,它于高丽末期传入朝鲜,在朝鲜极为盛行,被尊奉为朝鲜的治国理念,并通过科举等政策得以普及,但长期研究证明它只是空理空谈,最终被朝鲜的实学所替代。
讲座期间,李迎春和在场师生互动,并亲切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韩国历史的了解,拓展了学生的韩国学知识面。
李迎春,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历史系文学博士、文学硕士。曾任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史研究官、研究编纂室长、朝鲜时代史学会会长,现任韩中人文学会副会长、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其著作有《朝鲜后期王位继承研究》、《茶礼与祭祀》、《英祖的母亲淑嫔崔氏》等,与其他学者共著有《朝鲜的清白史》、《1623年的北京外交-朝天录译注》等,发表有《朝鲜后期王位继承的正统性论争研究》、《家礼的传来与研究及实践》等数十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