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3日晚,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教授做客“天人讲堂”,作了题为“大学人文精神及其信仰渊源”的学术报告。犹太教及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讲座,全校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尤西林教授认为人文精神是大学的核心,近年来出现的大学危机正是大学在人文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大学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它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尤西林教授从“大学”、“人文精神”和“信仰”三个概念入手对大学人文精神及其信仰来源进行解析。尤西林教授表示,大学的发展历史对大学人文精神形成具有深刻影响,以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建立为分水岭,此前的大学基本以基督教神学修道院为原型向世俗化方向演变,此后的大学则逐步发展民族国家精神文化与科技所需求的教育和科研。随后,尤西林教授阐释了以大学理念为主题的现代性论域,以此来强调大学理念的突出地位。他认为,柏林大学为此后的大学发展开创了新局面,科学研究与传统教学并重,使大学获得了回应社会以激发活力的途径,也使大学开始隶属于现代化技术进程。关于大学本性的思考兴起于人文科学现代建构的19世纪,此类思考成为现代性批判与人文科学现代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尤西林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大学起源与信仰的现代演变。他提出,12世纪初近现代意义的大学在欧洲诞生,这主要缘于三方面的背景原因,首先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世俗社会而言,王权及新兴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仅需要从世俗权势化的政教合一信仰体的压迫中获得挣脱、解放,而且需要一种新的有意义的精神信仰空间;其次经院哲学将神学与理性结合,学术论辩在相互诘难中共同趋近真理,由于真理在经院哲学中享有基督教信仰地位,学术因而成为超出任何特定个人意志的信仰性对象,这为后世大学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即对学术的信仰态度;第三,行会与现代性社会功能分化对大学理念产生重要影响,大学承担了文化贮存、传播、交流以及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功能,因此大学行业成为现代社会终极意义的最高关怀机构,大学行业人士应超越自身特定利益立场, 甚至超越特定阶级、政党与王国、民族利益,从更高的人类社会整体与终极价值意义角度思考行事。最后,尤西林教授对大学人文精神及其社会功能作了深刻阐释。他提出,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与大学理念密切相关,知识分子具有理性究问的深层气质和对真善美终极价值的执着向往,这一境界是大学教育最深层的培养目标。具有这一追求的知识分子可以超越一已利益与各类特定利益的狭隘限定,成为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公无私者。大学则不仅成为科学原理创新的基地,也成为社会道义的策源地。讲座结束后,傅有德教授对报告作了细致点评,尤西林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尤西林,著名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美学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包括美学原理、文艺美学、人文科学原理、宗教哲学等。先后出版《心体与时间》、《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人文精神与现代性》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