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房地产研究所郑思齐副教授做客第37期高级经济学讲座,作了题为“教育资源配置、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以北京市为例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郑思齐副教授以北京市为例,结合交管局的统计数据得出: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中国主要城市已逐步进入整体拥堵时期。同时,她又谈到北京市空气污染中已有50%以上来自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其中又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主,机动车尾气也被怀疑是造成2013年初多次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同时,随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多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上下班通勤交通在城市交通流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下降,而购物、社交和驾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出行行为构成了非通勤交通流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很多家长选择驾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并且这在时间上也与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重合,很容易加重道路拥堵。她认为,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布过度集中所导致的分散式接送方式不仅使得中小学校周边局部区域拥堵问题突出,也向城市整体路网施加了交通压力。
随后,她通过比较美国学区内教育资源的供需匹配和中国复杂的教育资源配给机制之间的差异,说明了优质教育资源长期供给不足和在城市空间上过度集中于内城的现象带来了过度的交通流量,降低了城市空间效率和环境质量。她的实证分析策略是以北京市中小学假期的时间安排作为自然实验,采集放假前后每日早高峰期间交通拥堵状况和空气质量指标,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和工具变量二阶段回归方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放假后,接送孩子出行的减少显著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拥堵指数下降12%左右),并导致日平均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降低约20μg/m3,相当于这一污染变量均值的16%。
基于以上初步结论,她提出建立以房产税为基础的教育财政分权机制、进一步激励私营部门供给教育公共品等具体措施,有利于促进其供求匹配程度,使得公共服务发展与居住分散化趋势相适应,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环境质量。报告结束后,郑思齐副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讨论,对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