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3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宁做客文学院“新杏坛”,在知新楼A719为文学院师生们带来了题为“语言学的继承与创新”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杨端志主持。
讲座中,王宁教授先从三个方面指出了语言学研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首先,在当今“信息时代”,语言学尤为重要。如今电脑成为人们常用的工具,但电脑与人脑的沟通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语言是人机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载体。王宁教授形象地以PM2.5及新化学元素、新疾病的命名方式为例,指出语言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文化失落”现象使当今社会更需要语言学等人文科学的指导。王宁教授说,我们常以为古人不如今人聪明,但事实证明许多被忽视的古代思想都很有道理。但许多人不懂文言文,不懂古文,因而无法了解历史,进而无法获取历史知识以及这些历史知识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因此,文言文等语言对于我们获知历史、指导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在“知识爆炸”时代,人们需要语言来开发智力、获取知识。王宁教授指出,人的智力水平与语言的丰富程度是成正比的,在当今人们急需获取各类知识的时代,开发人的语言能力能够开发人的智力,进而使人获取更多知识。
王宁教授分析了当今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她谈到,当下语言学正向古今沟通的方向发展。过去大家没有认识到古汉语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古汉语在当今语言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相同意义的古汉语的字比现代汉语的字组成的双音词更多。因此,古今沟通将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同时,意义的介入也是语言学研究的趋势之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语法研究是只讲究形式,不讲究意义。但目前看来,语言学或语义学的研究中,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将是必然趋势。另外,尽管中西方的思想、研究方法正趋向融合,但语言学的民族性重于普遍性。最后,王宁教授对在座的慕名而来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她谈到,与自然科学的更替性特征不同,人文学科是重视积累的学科。积累不是简单的材料积累,而是研究方法的积累,是对事物间联系的新认识。但只有积累还不够,必须要有创新。她提醒大家,标新立异不是创新,把别人的说法换个词来说不是创新,对已经被验证的知识进行挑战也不是创新,语言学的创新是在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迈出新的步伐。研究语言学首先要踏踏实实把理论知识弄清楚,再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研究。她希望在座各位都能够在扎实学习的基础上取得创新和进步。王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学术知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端志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王宁教授所讲的内容看似普通,但却蕴含不少高深的道理,需要大家认真消化理解。杨端志教授还与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受到的几点启发:汉字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汉字研究对于汉语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研究都十分重要;青年研究者不能急于创新,而应认真读书、继承,有了扎实的基础才会有创新;同学们在进行学习时要首先牢固掌握知识才能获得成果,“根正”才能“苗壮”。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至“十一五”规划语言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