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6日上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第十期爱智论坛•高端学术报告会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俞吾金作了题为“哲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在报告开始俞吾金教授就表示,在哲学研究中最奇特的现象是,人们沿着哲学最细微的问题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却忘了反问,哲学本身是什么。一旦我们停止追问,哲学就变成了实证科学一样,不再充满智慧的思维。
对于哲学是什么,俞吾金教授首先解释了哲学一词的由来。在古代中国,这种思辨的学科一般被成为玄学,道学,理学。近代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philosophy一般被译为爱知学,格致学,性学,智学。哲学这个词最早是日本学者西周使用,并由井上哲次郎推广,“哲”是聪明睿智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哲同悊,是下判断的意思,古人认为智慧的人是能谋善断的。从悊变成哲,把内心的思考说出来,可以使判断明晰化,但是心口经常不一,所以当今中国哲学的复兴似乎应寄希望于从流于口头的哲学复归内心思考的悊学。
对于哲学有没有单复数之分的问题,俞吾金教授说,如果哲学像数学,物理学一样是一门学科,它应当是只有单数的。大家常说的每个人有自己的哲学,或者著作中的表达:柏拉图哲学,康德哲学,这些只能是哲学观念,哲学流派,哲学理论或者哲学思想。
然后俞吾金教授解释了哲学和形而上学是什么关系。安德罗尼柯把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后面的著作称为metaphysics,在中国,取用了易经中的表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称之为形而上学。在当代,形而上学分为两个部分:存在论和理性神学。哲学也分两个部分,核心部分: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 外围部分:各种交叉学科,如政治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等等。
接下来俞吾金教授提出了哲学的分类问题。现今我国的哲学二级学科分类充满了任意性和偶然性,既有按内容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按国家分的:中国哲学,还有按学科分的:伦理学,美学。他通过分析“中国哲学”这个概念就发现,认为这一称谓把哲学复数化了,其中暗含的逻辑是,世界200多个国家,就有200多种哲学,第二国家并不是不变的,苏联解体后是否意味着苏联哲学也变成了16种哲学?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是改名为“哲学在中国”。这个问题上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方法很有启发性,他把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考察哲学在不同文明中的形式。
关于元哲学、哲学的元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俞吾金教授认为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在哲学之外,比如元哲学,则还会出现元哲学是什么的元元哲学,元元元哲学的无穷倒退式追问。如果作为哲学之内的元问题,那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进入不同的哲学学说中,然后在不同的哲学学说才有哲学的基本问题。
2001年哲学家德里达到中国讲学,提出中国没有哲学这一问题。引发了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俞吾金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假问题。中国的确没有philosophy,但是中国有理学,玄学,它叫不叫这个名字又有何重要呢。这个层面上这是一个假问题,但是在当代中国哲学著作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上,这一问题则具有启发意义。
俞吾金教授还对哲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批评性反思。哲学研究方法流行过的有独断论,自然主义,观念主义,心理主义,逻辑与历史一致等,俞教授认为最值得提倡的是分析的方法。
整场讲座以独特生动的分析风格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沿和深刻的哲学概念通过俞吾金教授的讲述使非本哲学专业的同学也收获良多。讲座结束后,他与山东大学师生就哲学的本质和中国哲学合法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俞吾金教授: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留系任教,1987年从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1990年为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5-1999年担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1997-1998年为哈佛大学访问教授,2005年被评为首届人文社科长江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985国家级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 哲学基础理论、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代表性成果有《被遮蔽的马克思》(2012)、《实践与自由》(2010)、《意识形态论(修订版)》(2009)、《问题域的转换》(2007)、《重新理解马克思》(2005)、《从康德到马克思》(2004)、《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2002,第一作者)、《实践诠释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