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3日晚,2014年第26期(总第445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郭湛教授做客此次讲坛,并作了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命运》的报告。
郭湛教授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他从三方面展开了报告:第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揭示、把握和运用历史发展规律;第三,学用哲学,坚定信念,提高能力。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郭湛教授说,习近平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们都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应该尊重自己民族的英雄。另外,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着,郭湛教授就历史发展规律做了深入的阐释。他强调了社会历史的四个基本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发展、杰出个人发挥重要作用。郭湛教授谈到,习近平强调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即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思考我们依托怎样的时空条件,在做怎样的历史事业。
郭湛教授说,如果中国社会的航船不发生目标或方向上的偏差,不发生由于内外部原因造成的倾覆,人类的22世纪也许真的可以说是“中国世纪”。
讲座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哲社学院何中华教授主持。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与郭湛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郭湛,1945年10月生,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学部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和文化观。主要著作和教材有《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人活动的效率》、《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哲学与社会》、《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哲学素质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社会公共性研究》、《面向实践的反思》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