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孟强谈“哥白尼式反革命”与能动存在论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04月21日

  [本站讯]4月17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孟强副研究员做客第70期分析哲学论坛,并作了题为“‘哥白尼式的反革命’与能动存在论”的报告。哲社学院李章印教授主持报告会。
  孟强副研究员简要介绍了本次报告的思想背景——认识论长期主导着科学哲学的发展。在认识论看来,哲学的首要问题不再是“我们认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认识”。此后,经过拉图尔等人的“哥白尼式的反革命”,科学哲学发生了转向,由认识论转向存在论,即能动存在论。他指出,近代哲学最基本的精神是贬黜形而上学,将认识论推举为“第一哲学”。关于什么是认识论,他给出了Charles Taylors的解释:知识是对独立实在的正确表象,即把对象置于思维面前,对事物进行再现。但它有着超越性问题——“主体如何超出自身把握对象?”孟强副研究员认为这个问题相当棘手,而康德的伟大就在于他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路径。关于这条可能的路径,孟强副研究员指出,康德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称为“主体围绕客体转”,认为它不能解决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为此,康德引入了知性这一概念,即主体的主动参与。“让客体围绕主体转”,这就是“哥白尼式的革命”,借助于此,康德成功地解决了超越性问题,此后,主体性原则成为哲学的指导性原则,并带来了观念论。
  报告还谈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孟强副研究员谈到,在海德格尔看来,以往的哲学家“漏过了认识主体的存在方式问题”。海德格尔主张主体是现实世界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恰恰增强而非减弱了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象学存在论并未放弃认识论哲学以及二元论形而上学。
  对于拉图尔提出的“哥白尼式的反革命”,孟强副研究员认为它为彻底摆脱认识论哲学提供了可能性。拉图尔主张从根本上放弃主客体二元论,既要放弃“让客体围绕主体转”,又要放弃“主体围绕客体转”;应专注于主体和客体的居间地带——动态的、异质性的现象世界,即赋予生成以优先性,并从“中间王国”解释两端。
  孟强副研究员把以能动性为基础并提倡生成决定存在的路线概括为“能动存在论”。能动存在论主张对于任何事物都必须将其置于生成过程中加以理解。能动存在论反对在现象世界之外设定一个超验的世界,主张一切都是内在的,即内在于生成。他认为,“哥白尼式的反革命”与“能动存在论”放弃了认识论之所以可能的形而上学前提,并将存在论重新置于哲学舞台的中心。知识绝非外在于存在,而恰恰隶属于存在,是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这样,知识议题将被移植到存在论架构中,被“祛认识论化并重新存在论化”,即认识论成为存在论的一章。
    报告结束后,孟强副研究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
  孟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西方哲学。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曾出版专著《从表象到介入——科学实践的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译著《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等四部,并先后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刘文龙 图/马如冰    责任编辑: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