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6日晚,第79期分析哲学论坛在知新楼举行。本期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哲学系讲师陈玮作了题为《亚里士多德论想望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的报告。哲社学院田洁老师担任报告主持人。
报告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将人类灵魂中的欲望部分区分为三个层次,并指出想望(boulēsis)作为最接近理性的欲望部分,特别地以善的事物作为追求的目标。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欲望的精细划分有助于我们超越理性与欲望的传统二分,重新对不能自制、人类幸福和道德基础等道德哲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做出新的思考与解释。然而,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研究中对想望的说明并不充分,对于想望的性质及其如何能够与理性获得一致也缺乏充分的论述。本文试图结合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观点和《论灵魂》中的相关论述,说明想望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欲望是如何运作且自然地与行动者的理性判断相一致的,这种合乎理性的欲望可以为道德生活提供现实的基础,而一种充分意义上的特殊想望则直接指向作为最高善的人类幸福。
报告结束后,陈玮和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田洁对想望的问题展开进一步追问,陈玮表示大家的很多建议都是需要进一步改善和讨论的重要信息。本期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陈玮,浙江大学哲学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 古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发表的论文有:《自愿、决定与品格——<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论道德责任》、《灵魂、和谐与“身体的现实”——亚里士多德的灵魂概念及其对和谐论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论最高善的两条途径及其局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