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哲社学院举办第82期分析哲学论坛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11月24日

  [本站讯]11月20日,第82期分析哲学论坛暨“世界哲学日”主题活动在中心校区举行。本期论坛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颜青山教授作了题为“实践知性与康德式动机论”的报告。山东大学哲社学院荣立武副教授担任报告主持人。
  报告进行了一个小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1)由两个思想实验提出的预备问题;(2)一般知性的类型和结构;(3)实践知性的存在性与结构;(4)构成实践知性的必要条件;(5)基于时间知性的康德式动机论;(6)实践知性与控制理性。
  颜青山教授认为本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在新的哲学背景下回答康德的问题:纯粹理性何以能够是实践的?这个问题也可以看作自由意志论者面对决定论的挑战之一:自由意志如何能够原因性地决定一个外部的行动?即,自由意志需要因果决定性,但它如何可以同这种决定性连接起来发挥作用?颜青山教授从实践知性(practical understanding)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认为,首先从一般知性的角度区分理解的两种理解状态:尝试理解(trial-understanding, U1)和完全理解(well-understanding, U2),并描述性地考察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然后,通过思想实验可以论证,存在相应的实践知性状态:pU1和pU2,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大体类似一般知性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接着,颜青山教授谈到,实践知性的核心是对行动动机的理解和把握,而动机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动作经验,一个康德式动机可以由愿望与相应的动作经验结合而产生——如果感觉神经系统是纯粹理由运行的生物学背景,那么,康德式动机仅仅依赖完好感觉神经系统即可发生的现象就说明了纯粹理由可以是实践的。休谟式动机论可能比康德式动机论更容易得到如Libet实验一样的神经生物学事实的支持,但却可能导致消除主义的挫败;实践知性两种状态的区分可以重新说明Libet实验并为康德式动机论提供辩护。
  最后,颜青山教授表明实践知性诉诸自动的“完全理解”可能取消理由的作用,因此,最后要阐明它与理性的关系。它需要并支持一种控制理性(control rationality)的理性观念;将康德的可普遍化原则看作一个禁止性原则,它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理性原则。在理性问题上,实践知性两种状态的区分可以回应Greene实验对康德主义的挑战。最后,比较行为学的证据支持“尝试理解”在人类动作学习中的优势地位,“完全理解”只是“尝试理解”的手段。
  论坛结束后,在座师生共同参与了以“哲学能改变世界么”为主题的“世界哲学日”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对于哲学的困惑和想法纷纷得到老师的回应。活动持续将近两个小时。本次分析哲学论坛暨“世界哲学日”主题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自2002年起,教科文组织(UNESCO)于每年的11月第三个星期四在总部和总部外举办哲学日庆祝活动。这是一项将专家学者的学术工作与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公共庆典性哲学活动。其宗旨是促进哲学教学的发展,鼓励人们对思想和理性进行批判,对当代重大问题进行哲学分析、研究和探索,加强哲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期更好地发挥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颜青山,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道德哲学与实践理性中心兼职教授。研究领域集中于分析现象学、价值道义论,兴趣范围涉及元伦理学、价值论、政治哲学和知识论。代表作品:《挑战与回应-中国话语中死亡与垂死的德性之维》、《生命之轻-生命科学与人文精神》、《科学是什么》等。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姚文丽    责任编辑:鹿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