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南京大学吴愈晓教授做客哲社学院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12月08日

  [本站讯]12月5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邀请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吴愈晓教授,在中心校区举办题为“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的趋势与解释,1990-2010”的学术讲座。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担任讲座主持人,并向吴愈晓颁发聘书,聘任其为哲社学院兼职教授。
  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女性劳动参与或女性就业的变化情况。首先,吴愈晓对费孝通、陆学艺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陆学艺对社会结构、分层、流动的研究等。然后,吴愈晓以此引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女性是否参与劳动与社会诸多领域(如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政策,意识形态,家庭结构等)关系密切。
  接下来,吴愈晓对其研究进行具体而明晰的说明。第一,他从女性劳动参与的界定与影响、西方国家和改革后的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指出二战以来,西方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稳步上升,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反而呈下降趋势,并从市场转型、家庭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其可能原因。第二,他阐明研究的具体问题: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是否呈现单调线性的下降趋势,制度转型或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是否必然导致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他希望通过使用更新的数据,重新探讨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1990年以来的变化趋势,以及检验影响女性劳动供给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第三,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的可能性因素,并具体解释了两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四,他利用不同年份的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元分析的方法,从总体、分年龄、分婚姻状态、分教育、分家庭经济状况角度分别对21-50岁之间、拥有城镇户口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得出结论:1990-2010年间,女性劳动参与率并非单调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的变化趋势和作用因素不同:(1)1990-2003年间,劳动参与呈现较快的下降趋势,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国有集体企业激进的用工政策(下岗)所致。(2)2003年以后,劳动参与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而且上升较明显的群体是低人力资本且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女性,因此,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因城镇地区生活成本(住房、教育、医疗等)的上涨导致家庭经济压力增加。
  最后,吴愈晓留下几点内容供大家思考和讨论。(1)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制度转型)并不一定会导致女性劳动力参与的下降;(2)真正起作用的是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变化所导致的后果,如下岗,房改、教改、医改等;(3)中国女性的命运与中国改革的历程密切相关。
  报告结束后,吴愈晓与参与本次讲座的林聚任教授等师生进行了深刻而热烈的讨论,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回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吴愈晓,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 USA)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职业与劳动力市场和定量研究方法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以及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讲授“社会统计学与定量数据分析”、“社会分层与流动”等课程。2011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至2013年在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任教。

\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王双双 图/王波    责任编辑: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