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哲社学院举办第十一期朱雀专家讲座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5年05月11日

  [本站讯]5月9日,由哲社学院举办的第十一期朱雀专家讲座在中心校区举行。本期讲座邀请到著名希腊哲学专家、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延强作了题为“通向宁静之路——希腊化时代的哲人思想”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院长刘杰主持此次讲座。
  讲座中,崔延强教授对比了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派在通往内心宁静之路上的观点与行为。他向在座讲授了伊壁鸠鲁派“沉静的快乐”: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形而上是一切苦恼的根源,灵魂的天性是无苦恼,无痛苦,而肉体的天性是痛苦,灵魂的无烦恼正是通过不断的解构和体验而来,在他们看来,快乐就是活在当下,快乐就等同于德性。崔延强教授在讲授时穿插了许多经典的故事,使讲述内容深入浅出。
  崔延强教授向在座讲解了斯多亚派“冷漠的宁静”。斯多亚派坚持二元价值体系,认为德性是唯一的善,激情对理性的支配是唯一的恶,其它属于“无所谓”。根据二元价值理论,斯多亚哲人与愚人分属两个对立世界:有德的幸福世界和无德的罪恶世界。在他们看来,哲人的灵性应该像神灵一样,对肉体的蔑视、对死亡的选择是命运的必然。崔延强教授引用了赛涅卡的名言“蔑视自己的肉体是自由的确切标志”与“你可以用刺血针打开通向自由的道路,以刺痛为代价换得宁静”阐明了这一观点。
  讲座上崔延强教授还提到了怀疑派的“怀疑与宁静”。他认为,怀疑派把自己的心智活动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目的在于“在信念方面保持宁静,在无法规避的事情上保持节制适中的态度”。他引用赛克斯都的理论描述了怀疑主义获得宁静的四个环节:一、任何一个命题都能找到反命题;二、正反命题在论据上达到均衡状态;三、存疑是心灵“站立”状态,不偏不倚,没有倾向,超越了对立与矛盾的中和;四、宁静在于搁置判断,不期而至,如影随形。在讲述怀疑派时,崔延强教授还提及现在的大学教育正是在不断地怀疑中获得的。崔延强教授总结道:古希腊时期哲学已经走出了主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态势,同时由于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光芒遮蔽,人们往往忽视它的异质性,而事实上有许多观念是全新的,需要用新的视角去发现。
  报告结束后,崔延强教授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主讲人简介:
  崔延强,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西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哲学学会副会长。 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西方哲学、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正义与逻各斯》、《亚里斯多德》、《论存疑》、《西方大学精神史》、《西方大学制度史》、《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中外大学生诚信教育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等,译有《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五卷和第九卷、《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教育研究方法》、《政治学•诗学•修辞学》、《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等,先后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核心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部级上以课题多项。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张银杰    责任编辑:应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