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6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第28期朱雀讲坛在软件园校举办。本次讲坛邀请哲社学院哲学系主任傅永军作了题为“仰望康德——哲学家如何改变世界”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党委副书记毛永强担任主持人。
讲坛上,傅永军向在座讲解了康德个人经历和他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相比其他哲学家,康德有着独特的魅力。虽然他的思想也曾受世人的批判,但这些批判中也包含了对康德本人的推崇,讲座题为“仰望”并不意味着康德遥不可及,而是表现对康德的一份尊重。傅永军还讲述了康德个人的经历和他守时的品质。他提到,康德的生活基本很平静;而用“守时”来形容康德也十分准确,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一是康德吃午饭的时候喜欢找人聊天,他曾说“聊天是最高的艺术”;二是康德所在的小镇曾经因他沉醉于书中没有准时散步造成了时间的混乱。
傅永军还向在座详细讲述了康德的哲学体系。他讲到,康德的哲学体系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批判哲学,二是广义实践哲学:批判哲学由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构成,涉及“真”、“善”、“美”三个主题;广义实践哲学由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法权哲学构成,涉及“信仰”、“博爱”、“希望”三大主题。傅永军从广义实践哲学入手,分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法权哲学三个方面,阐述了“认识人自己”这一问题。第一,在宗教哲学方面,他引用“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一语,指出人性因其多样性和多变性而最难研究,并且在研究时不免趋利避害,带有研究者的主观立场。第二,在历史哲学方面,他谈到了哲学上评判的“好”与“不好”,认为“不好”就是它存在本身是有一定缺陷的,而不是根据是否具备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功能判定好坏。 第三,在法权哲学方面,傅永军讲到,康德追求一个人与人之间互为目的的“伦理共同体”,追求世界范围的“永久和平”。他还补充道,“现实是理性证明出的现实,不从属于权威、传统、迷信”。傅永军认为康德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方式,宣扬了人的理性,并使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方式由“描述表象”转变为“发现本原”。
傅永军还与在座同学围绕“人的缺陷”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期朱雀讲坛在听众们的热烈掌声中落幕。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张玉杰 南东周 责任编辑:应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