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李良荣教授谈新媒体与当代社会变革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1日 19: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28日,复旦大学教授、新闻学界著名学者李良荣做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杏坛”,在中心校区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新媒体与当代社会变革”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唐锡光教授主持。
  李良荣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他最新的课题——“互联网与大学生”。该研究推翻了社会对90后大学生的刻板成见,表明他们是有个性、理性的一代,有自我奋斗的理想。接着他以2012年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伦敦之夏”、“华尔街之秋”、“莫斯科之冬”为例,阐述了互联网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在不断改变,新媒体业已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环境,在将人类文明推向更高级阶段的同时,带来了整个社会权力结构的转变。
  讲座中,李良荣从人类历史上的四次传播革命切入,对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和舆情的演变规律进行了解析。李良荣认为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意义是权力重新配置,党执政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一言堂的文化格局被打破,网络“大V”和“中V”们,在虚拟世界扮演着重要的意见领袖角色,他们有社会公开表达的多元诉求。李良荣建议政府应该运用有效的“解释框架”,重塑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以社会信任、价值认同为目标,巩固党执政合法性,创造有利于主流文化发展的传播环境,提升“软实力”。他强调“尤其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政府要牢牢掌握传播话语的主导权”。随后他表示,大家要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多种力量的博弈场。网络舆论不一定代表民意,比如宁波PX事件中就存在境外势力的干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舆论主阵地在新媒体,但是舆论主控权还在传统媒体。他还对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民粹主义的社会新思潮作了概念的界定和分析。讲座最后,李良荣提出新媒体为新闻系学生就业提供无限广阔的前景,他要求学新闻传播的学生应具备过硬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倚马可待、落笔成章是基本的素质和要求,也是安身立命的硬功夫。
  讲座互动环节中,在座听众踊跃提问,就“技术杀死新闻专业主义 ”、“公民表达自由与政府舆论权协调问题”、“如何应对国外意识形态的干预”等问题,李良荣纷纷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反复强调政府不能靠权力抑制、打压公民的自由来获得舆论主导权,而要在多种意见竞争中占据话语主导权。李良荣风趣幽默的谈话风格、逻辑严密的论证赢得了在座同学的一致赞誉,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
  杏坛名帖:
  李良荣,复旦大学著名新闻学教授。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7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至1993年曾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任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大学教授。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文/谢誉元 方方 图/谢誉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子奇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