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尼赫鲁大学谢钢教授解读“中国模式”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6年12月01日

  [本站讯]11月29日,应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之邀,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席,印度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钢(Srikanth Kondapalli)教授来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为相关专业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模式:从外交政策的维度审视”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张淑兰教授主持。
  谢钢教授观点新颖,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用流利标准的汉语展开阐述,分析中国模式建立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模式的特点,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基本经验、发展趋势等问题。他首先谈及中国模式的历史必然性,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模式的理论前提。他还介绍了中国在反霸权政治中的作用和中国革命机构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出这是中国模式实践基础。随后,谢钢教授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模式的特点。认为中国在政治经历了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中国复兴五个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按集体化、副业生产、出口导向模式和国内消费的次序依次演进;在社会方面,经历了从毛泽东时代的颁布《婚姻法》、农业集体化运动、人民公社、工农兵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逻辑演化。在论及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时,他详细介绍了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合作的五原则”方针、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邓小平在联合国演讲时声明“中国永不称霸”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中国印度友好合作关系等等,进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经验:不当“头”,自然也不结盟;不打旗,不充当某种力量和某个群体的“代言人”;不主动招惹是非,要不卑不亢,沉着应付,不搞对抗;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谢钢教授强调:中共十八大以来,主张奋发有为的外交方针,在实现国家和平发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努力寻求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外交将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的自信。最后,谢钢教授与与会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就同学们提出的中印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读。
  
\

【供稿单位: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作者:文/李锐 图/何淼    责任编辑:心笛 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