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21日,来自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倪梁康教授在中心校区做了题为“以哲学为业——从哲学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谈起”的专题报告。作为此次现象学年会被邀请的学者,倪梁康对于近现代哲学和其中的现象学传统,以及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各个主要意识哲学(研究传统和研究领域都有所涉及。报告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作为主持人简介开场。在简要介绍以后,倪梁康开始从哲学的源起谈起,分析了哲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地位和历史环境变化。
倪梁康谈到,哲学从不可能成为一种流行的学科,因此哲学研究者必须要承受寂寞,沉迷思考。倪梁康也提醒大家,以哲学为业,首先要慢下来,其次不要对其带来的物质利益有过多期待。
关于哲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倪教授讲到自古以来哲学发展的历史环境都不容乐观,而到现代,人文科学的地位更是越来越低。这不是一个人文以及精神科学的时代,而是自然科学,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占主导的时代,而哲学作为精神科学之王,在现代自然受到漠视。哲学不应该被局限于为自然科学服务,甚至随着时代发展,科学伦理的问题也将逐渐变得没有意义,哲学的发展面临考验。
至于内部环境,哲学常被与政治联系起来,哲学常常关注制度,把各种政治策略作为哲学问题,无论是曾引起广泛争议的海德格尔支持纳粹、反犹太的言论,还是中国传统以来的礼学等的发展,无不与政治和国家制度密切相关。
展望哲学未来的发展,倪教授讲到近代以来哲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哲学人类学。近代哲学的发展偏向于情感哲学,在普遍的思想转向中将目光着眼于个体,但不容乐观的是,哲学在这一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优势,它完全可以被其他人类学代替。
面对这样的现状,倪教授认为哲学研究者应该做到的,简单总结为“格物致良知”。作为一个不断思考的哲学学者,我们即使难以实现最初秉持的信念,但至少还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辨来锻炼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报告结束后,倪教授回答了来自哲社学院老师、同学们的问题,包括现象学与社会学的、现象学与美学的关联等,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刘绒 责任编辑: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