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合作签约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心校区举行。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副馆长、高级研究员、山东大学兼职博导、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郑炜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出席仪式并分别代表馆院双方签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尚胜教授,党委副书记刘军、朱伟,历史学系胡孝忠博士等参加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刘军主持。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报告会。
在签约仪式上,方辉再次表达了对郑炜明教授的欢迎和感谢。他谈到,历史文化学院与饶宗颐学术馆在文史研究领域一如既往地“志同”,未来将开展学术成果展览、饶学研究基金助学、合办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培养博士等多种形式的“道合”。他希望通过合作协议赋予双方更多责任和义务,密切学术往来,共同促进古典学术的蓬勃发展和年轻学子的不断成长。郑炜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饶宗颐先生在考古、历史学领域研究广博,从早年在《责善》半月刊、《禹贡》发文到同修《泰山通志》,饶宗颐先生与山东大学暨历史学科、历史文化学院之间有着深厚交谊,近年双方在联合培养饶学研究人才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绩。郑炜明教授认为,此次学术馆与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能够延续和紧密这种联系。随后,方辉与郑炜明教授正式签署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书》。
签约仪式前,方辉与郑炜明教授进行了会谈。他们追溯了山大历史学院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深远的学术合作历程,畅聊了饶宗颐先生与山东大学(包括齐鲁大学)著名学者顾颉刚、林仰山、童书业先生等人的交谊,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等深厚渊源,以及山大近年授予饶宗颐先生名誉博士学位、获赠饶宗颐先生墨宝等再续前缘的学林佳话。双方还商谈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的细节。会谈结束后,方辉和郑炜明教授分别代表院、馆双方互赠了书籍。
签约仪式结束后,郑炜明教授作了题为“从況周颐笔记看清光绪帝元旦宫廷典礼史料”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陈尚胜教授主持。在报告会上,郑炜明教授对1926年4月15日《申报·自由谈》发表《天春楼脞语》中的第一则笔记《元旦典礼》进行了严密考证,他认为这则笔记描写的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宫中的元旦典礼,其时況氏正任光绪朝会典馆史官。郑炜明教授为大家讲述了“皇帝过大年初一”的精彩故事,体现出他在文字学、词汇学、训诂学等多学科的深厚功底。据郑炜明教授研究,有关光绪二十年宫中过元旦活动的史料,仅有況氏一则而已,因而极具历史文献价值。这则笔记虽为孤证,但与其他史料和档案文献互补、比勘能得到更多历史信息。他呼吁学子们要善加利用史官笔记,重视集部著作,重拾前辈们“文史不分家”的为学方法。此外,郑炜明教授表示, 清末民初文人的集部著作、故宫档案是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来源,要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利用。
报告会最后,郑炜明教授就到场学子们提出的“史料的取舍与比勘”、“经史的解读方法和现代转型特色”、“清朝礼节的汉化转变”问题作了详细解答,他认为历史学专业的同学要从小学研究入手,认真读《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名著。陈尚胜教授认为郑炜明教授的报告对听众在治学路径和知识建构方面有极大的启发,他表示,研究晚清史要注意学人交谊并学习他们的文化心态与政治心态的互动。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既是国学研究中心,也是寓私于公的藏书楼,更是全球汉学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2003年,饶宗颐先生把个人数十年来积累的藏书(包括珍贵的古籍善本及近二百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化私为公,借此回馈香港,扶持后辈。同年,饶宗颐学术馆于香港大学成立,该馆以学术为首要任务,积极推动海内外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有关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发展更紧密的学术文化交流关系。学术馆“选堂文库”是一个可供研究型读者使用的小型图书馆,学术馆亦定期举办小型展览,积极与各地开展艺术交流。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的合作将在学术文化交流、书画展览、书刊互赠及设立基金扶持学子等多个领域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