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24日,由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5山东大学实验与行为经济学研讨会在中心校区举行。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林晨出席并致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龚冰琳博士发表了题为“Increasing mental cost v.s.sunk cost——Evidence from sequential search experiments”的精彩演讲。龚冰琳博士创新性地用心理成本和沉没成本解释了序贯搜索过程中常见的“搜索不足”和“吃回头草”现象,令在座师生印象深刻。随后,来自武汉大学的魏立佳博士作了题为“Self-discipline and commitment: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s”的报告。魏立佳博士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在何种情况下以及何种类型的人更愿意接受社会约束,从而避免产生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王云博士作了题为“Market 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 and destruction of trust”的报告。王云博士采用市场分配机制与传统的信任博弈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经过比较发现,在引入市场配置后,信任博弈中实验结果更趋近于子博弈精炼的纳什均衡结果,而参与者的信任程度以及信任回报程度均有所降低。
来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李玲芳博士以题为“Buying reputation:Evidence from the rebate-for-feedback mechanism in Alibaba”的报告开启了下午的研讨会。李玲芳博士比较了淘宝平台推出的“评论有礼”机制前后的销售数据,发现该机制一方面起到了信号的作用,可以彰显商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被部分卖家利用来操纵信誉。随后,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的Yong Soo Keong 博士探讨了当存在排放税时,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性研发活动与下游产品市场中合谋之间的联系。Yong Soo Keong博士发现当存在着对称的技术溢出时,合作性研发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合谋,但是当技术溢出非对称时,合作性研发并不一定导致合谋的出现。之后,上海财经大学的杜宁华博士作了题为“Goodwill can hurt: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eturn policies in auctions”的报告。杜宁华博士利用二级共有价值拍卖理论研究了退货条款对于买方和卖方福利的影响,并指出当在买方的处置成本不为0时,退货条款越慷慨时买方的福利反而越小。杜宁华博士幽默而不失严谨的语言赢得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在研讨会的最后,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李菁萍博士发表题为“Punishing the transgressor or compensating the victim:An experiment”的报告。李菁萍博士指出,相对于惩罚,人们更愿意以奖励作为干预手段,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不均等厌恶引起的。
各位学者在会上的精彩演讲给在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演讲期间的交流与讨论成果丰硕。来自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