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5日,山东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谭世宝《马交与支那诸名考》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山东省史学会会长、历史文化学院王育济教授,谭世宝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谭世宝教授在港澳生活、执教二十余年,先后出版《金石銘刻的氹仔九澳史》、《澳门历史文化探真》和《金石銘刻的澳門史》,对澳门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新书从历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考证了支那(Cina指称中国)、马交(Macao,指称澳门),泰巴(Taipa,指称氹仔),腊巴(Lapa,指称湾仔),望厦(MonJha,指称旺厦)等外语名称及其对音汉译的源流问题,认为这些名称都是外国人强加给中国的,带有歧视性与侮辱性,隐藏着侵略或分裂中国的阴谋,既违背古往今来的“名从主人”原则,也不符合现行的中国地名的外语名称必须实行统一用汉语拼音转写的法规。既影响民族与国家尊严,又不利于国家政治与文化的统一,希望国人与政府重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谭世宝教授反对居澳葡人形成的马交人所谓的“双重效忠说”和“中葡共识史”。他表示,应该遵照联合国“地名罗马化”的国际标准原则,将Macau、China、Hongkong更正为Aomen、Zhongguo、Xianggang,填补利用地名搞澳独或港独的漏洞。
座谈会上,方辉在致辞中表达了对谭世宝教授新书发布的祝贺,并回顾了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成果;同时,感谢谭世宝教授十多年来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王育济教授表示,举行座谈会有三项重要意义:一是纪念谭世宝教授荣休;二是铭记谭世宝教授与历史文化学院为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三是感谢谭世宝教授用严谨扎实的史学考证为维护国家尊严、坚持历史为现实服务做出的努力。历史文化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尚胜教授谈到,谭世宝教授在中西交通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扬了“八大教授”的治学传统。他的考证体现了地名背后的政治张力和文化主权,史学研究应该经世致用,历史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谭世宝教授感谢学校与学院为其学术研究提供的支持与帮助。他期望通过史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实现梁启超“中国史学将来必为世界上第一重要学科无疑”的预言。此外,他还向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中国历史评论》编辑部等单位赠送了新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中国史学会会长、山东大学一级特聘教授张海鹏认为,谭世宝教授以强烈的爱国情怀,从国家兴衰、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角度论证地名是非,他的学术成果应该得到广泛传播。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称赞谭世宝教授为祖国历史研究增添了崭新篇章。路遥教授在书面发言中谈到,谭世宝教授的著作基于历史学深厚功底的独到创见,体现出多学科交融的特点。山东大学原副校长乔幼梅教授提出,谭世宝教授关于澳门地名的考证,对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借鉴意义。山东大学原副校长张体勤教授也到场祝贺。中华书局编审李肇翔强调,谭世宝教授的悉曇学研究是绝学中的绝学,其对澳门历史文化的探真,更是奋勇孤战,令人钦佩。会议期间,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博士,山东大学档案馆刘培平教授,文学院徐超教授向谭世宝教授赠送了书法作品。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助理张东鹏、山东省地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炳印、山东师范大学朱亚非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徐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化民研究员、济南大学党明德教授等十位评论人先后就谭世宝教授的新书进行了评论。各位发言者还为山大历史学科的发展、青年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真知灼见。
座谈会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赵兴胜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华书局、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科院、山东省图书馆等单位学者专家,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人文社科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