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4日,第三届“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在中心校区举行专题讲座。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杜宇国研究员、郭良宏研究员分别作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春光副研究员主持讲座。
杜宇国以“有机合成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题作讲座,介绍了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他首先讲解了寡糖及其衍生物可作为无公害农药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目前活性寡糖素的可获得性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并介绍了固相合成等方法。他还介绍了荧光探针的原理、分类,阐述了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镉离子荧光探针等实际应用。
郭良宏作题为“生物芯片及其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的讲座。他首先介绍了传统毒理学实验存在缺乏机理信息、外推不可靠以及成本偏高等问题,从而引出了“由下而上”的分子毒理学研究,阐述了基于微加工技术的“生物芯片”的概念。他详细介绍了荧光、电极阵列等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并展望了其在疾病预测、诊断研究以及药物靶细胞确定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山东大学第三届“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全体学生及其他感兴趣的老师、学生参加本次菁英班的讲座。
杜宇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室主任。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子课题等。
郭良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