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文学院丛新强副教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6年07月19日

  [本站讯]近日,“全球化语境中的差异与对话”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东西方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IAES)、中国文学网等联合举办。文学院丛新强副教授应邀参会,提交了题为“神学视角:作为中西文化对话的一种基础”的学术论文并进行会议发言。
  与会学者认为,全球化是当前的最大现实和思想学术的最大语境,不仅意味着世界各国在诸领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同时也催生和加剧了民族间、文化间和价值间的矛盾与对抗。同一与差异是全球化的两面,而超越这一对范畴的是对话。丛新强以基督教的福音传播为例介入外来文化的“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问题,阐明“神学”视角可以作为中西文化对话的价值基础和思想资源。 “神学”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回应可以让我们思考中国文化发展中“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主义,因为“意义”的缺失恰恰是当代社会的明显问题。“神学”的理路,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他者”视角。“跨信仰的智慧”主张:“相似的至善可以得到不同的显现”。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绝对可靠的,即便具有高度共同性,也会有不同显现方式,甚至是对立性的。这就需要对话。“对话”不能消除“差异”,但可以消解“独白”。“神学”视角的引入,激起与会学者的关注和辩论,并引发关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的”、“对话的”、“分离的”、“合流的”四种倾向关系的探讨。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还收到了丛新强主编的与此次会议主题相关的《全球对话主义与人文科学的未来》一书并给予积极评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南非科学院、美国加州州立科技大学、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等单位的中外学者围绕全球化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方方    责任编辑: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