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河南大学学者做客“高级经济学讲座”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4月01日

  [本站讯]3月29日下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丙涛副教授、彭凯翔博士做客山东大学第5期“高级经济学讲座”,分别作了题为“经济目标的改变与经济发展模型的比较”、“近代北京的劳动力市场——反思‘二元经济论’”的学术报告。
  宋丙涛副教授从四个部分作了讲解,分别为引言、发展经济学史与经济发展史、经济发展模型与公共产品结构以及经济发展起飞模型的比较。在引言部分,他谈到了发展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学对转型经济不同的分析评价,认为市场经济学更为准确地解释了转型经济的问题。在第二部分,他首先提出两个主题——生存与人口的增长和发展、发展与人均GDP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是后者,而忽视了对前者的关注,这就割裂了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紧接着,他通过对二战后欧洲、北美及亚洲经济发展的分析,详细讲解了发展经济学史和经济发展史,认为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在学术界至今还没有本质性的突破。在讲解第三部分时,他分析了意识形态转型之难,并将原因归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还提到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而经济转型失败的典型事例,如威尼斯、荷兰等。随后,他从发展的定义入手解析了经济发展模型与公共产品结构的关系。在第四部分中,他分析了经济转型的一些实例,包括独树一帜的英国、紧随其后的西欧和觉醒迅速的东亚。
  彭凯翔博士在演讲中首先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形态,他以瓦木行为例,分析了市场主体和形态、雇佣的自由与不自由、同业议价与讨价还价等问题,并以图表形式展示了近代北京的钱计工资指数和近代北京及开滦的银计工资状况。随后,在讲工资变化的机制中,他分析了“二元经济”的问题,如工资只能维持在最低生活水平,实际工资近乎停滞的水平线以及“糊口经济”的具体表现等。他谈到,工资相对物价的变化趋势和调整形态是检验工资变化机制的标准,并引用图表分别列出了1829-1934年、1862-1934年的实际工价,1807-1934年的工资相对表价以及1841-1922年的工资变化来源。最后他从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形态、效率和动图三个方面对此次学术报告作了总结。
  \ \ \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文/李文轩 图/单小霞    责任编辑:红岩 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