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面子”问题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4月19日

  [本站讯]4月18日晚,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山东大学第6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总第301期)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哲社学院博士生王先亮带来了题为“‘面子’问题——国民性格一隅观”的学术报告,学院教师吴童立博士作为点评嘉宾出席。
  王先亮主要选取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这一独特视角来考量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他首先对“面子”一词的涵义做了充分的阐释,并用典籍故事、历史论说、名人作品等资料全方位地描述了中国人的爱“面子”及其表现形式的不断演进,指出其自五四后最终发展为对传统文化的剥离和对西方文化的推崇。随后,他从历史根源的角度上深刻剖析了中国人爱“面子”的实质,提出“爱‘面子’是中国传统固有之‘礼’畸变的产物”,并强调中国人特有的思维习惯和癖好也是助长国人爱‘面子’脾性的重要方面,认为中国人时常能够从自我欣赏和众人对自身的关照中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满足。最后,他分析了“面子”作为一种国民性格本身已经具有了文化的内涵,并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融化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可以说,爱“面子”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演化为中国人特有的生存方式,而现实中的个体时常会陷入两难选择的矛盾境地不知所措,而这种不间断的抉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的一种多向度撕扯。所以,他指出我们要宽容、更要不失理性地去看待所谓“面子”问题。
  吴童立博士对报告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对于面子,有两种思维,一种是愤青思维,一种是身份思维。在现实中我们要的就是给予面子以成功的评价,做到外部要求与内部要求的统一。最后,王先亮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积极听取了在场师生的建议,其严谨治学的态度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好评。
  王先亮,哲社学院2011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苗润田教授;2009-2010年参加“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就教于蒙古国立科技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工作。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李影    责任编辑:红岩 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