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1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第43期(总第351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作了题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文化问题”的讲座。
在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包含文化观吗”这一问题引出讲座主题后,郝立新教授分别从人关于文化的争论、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人的总体性看人的文化属性、文化软实力的特点与提升路径四个方面来展开此次讲座。首先,他介绍了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文化的定义,即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于文化的界定:“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其次,他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文化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郝立新教授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即思维方式,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报告尾声,郝立新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他博学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新颖的解读文本方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讲座由哲社学院刘陆鹏教授主持。
郝立新,贵州贵阳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入选北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现兼任中国高教学会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代表性著作:《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历史选择论》,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