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7日下午,山东大学《社会主义研究年鉴》项目启动仪式在中心校区当代亚太研究所举行。参加仪式的有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年鉴》主编赵明义,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王建民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年鉴》常务副主编徐艳玲教授,《年鉴》编辑部主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蒋锐教授,部分教师以及参与《年鉴》编撰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政管学院的研究生。
启动仪式由徐艳玲教授主持。仪式第一项由赵明义教授作动员讲话。赵明义教授从三个方面为与会者作了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动员讲话。他提到,作为理论工作者首先要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讲话精神。赵明义教授从学术角度辨析了“务虚”与“空谈”的本质区别,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需要,充分肯定了理论工作者“务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他鼓励编辑部的成员要“甩开膀子,实实在在地干”。其次,赵明义教授从编辑部成员的学术背景谈起,指出“两院一所”(山东大学政管学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及“老中青”三代的人员构成,对于促进学术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赵明义教授语重心长地向与会成员谈到,凝聚力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核心,希望编辑部的全体成员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相互帮助,资源共享,团结一心,做到“大事上明白,小事上糊涂”。赵明义教授要求大家把《年鉴》的质量看做大事,坚持原则,不讲情面,严把质量关;在日常相处中要相互谦让,工作上不偷懒,不推诿,不抱怨。随后,王建民教授作了精彩发言。他首先强调,作为山大“985工程”下一阶段建设中的重点方向之一,“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将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为依托,在继续保持山大特色、国内一流的基础上,瞄准国际水平,争取有所突破。为此,他勉励编辑部全体成员要在工作中做到专业、敬业、严谨、扎实,把《年鉴》当做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在过程中不断培养学术研究所必须的检索和整理文献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最后他谈到,一定会在硬件条件上为编辑部的成员提供最大便利,为《年鉴》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徐艳玲教授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要求《年鉴》全体成员树立品牌意识,明确责任,克服困难,力争在明年开春把赵明义教授希冀的一部“像年鉴的、较好的年鉴”呈现出来,将山东大学的社会主义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学术平台。启动仪式结束后,《年鉴》参与人员进行了科学检索的培训。
启动《社会主义研究年鉴》是打造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任何学科领域,《年鉴》的编辑和出版,无论就编者的号召力,还是《年鉴》本身应有的影响力,都被认为是相关领域的制高点。《社会主义研究年鉴》编辑机构的组建和年鉴的编辑出版,将成为本学科联络国内外社会主义研究力量、抢占学术制高点的一个新平台。做好这项工作,将极大地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社会主义研究年鉴》也将成为党和政府决策、政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