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3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潘垣教授在电气工程学院作了题为“消除雾霾 标本兼治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思考”的学术交流报告。电气学院党委书记王钧、院长刘玉田、党委副书记夏威、副院长张恒旭和高峰等学院领导和老师出席报告会。张恒旭主持报告会。
潘垣院士的报告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治标方案”。首先,他就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讲解了“雾霾”的形成及彼此的影响过程,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他针对这一问题的源头提出了“静电”催化,人工降雨消除雾霾的新技术。这一新颖而且前沿的技术方案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潘垣院士引经据典,重点对比了欧、美、俄、中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利用故事性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了“利用静电场促进水汽的聚集效应,基于带电粒子静电催化人工降雨,消雾新技术”这方面的细节内容。在第二部分“治本方案”中,潘垣院士首先充分肯定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在风、光能源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前瞻性地指出只有充分合理利用这些新能源才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然后,他以欧洲的风电发展状况为对比,深刻剖析了我国未来在这方面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国内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新能源并网技术¬——无刷双馈电机机型组成储能发电机组,再附以一定容量的同步调相机配合并入可再生能源电力孤网。接下来,他针对这一技术分析给出了“送端”和“受端”电网在新能源并入时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最后,在场师生和潘垣院士进行了深刻的互动交流,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潘垣院士百忙之中的交流报告。
潘垣,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磁约束聚变技术、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他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及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曾获国家一等奖1项、院部委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专利7项、专利优秀奖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