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9至21日,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党研究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并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政治思想史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海蛟,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山东大学政管学院院长葛荃,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徐大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杨海蛟在致辞中表示对与会青年学者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寄予厚望。朱光磊表示希望专家学者为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振兴和创新积极建言献策。葛荃介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当前的发展状况,阐述了本次会议的举办对于推动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建设、凝聚学者群体和构建学术平台的重大意义。学界前辈徐大同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学科发展的展望与要求。开幕式由南开大学教授孙晓春主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出席开幕式。
山东大学教授王韶兴、厦门大学教授朱仁显、吉林大学教授颜德如在会上分别发言,山东大学教授王成向大会作分组讨论总结报告。
与2012年在山东大学(威海)举办的第一届“论坛”相较,本次会议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论域广阔,主题丰富多样。本次会议研讨,有总论性的,也有人物、学派思想,有断代研究,也有贯通式研究,对研究中涉及的政治哲学、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观念、政治范畴、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等均有深入探讨。
第二,注重对现实政治运行的启发性研究。有学者以政治社会化为分析工具,探究了泰州学派平民儒者政治认知的独特性,揭示了他们对王朝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社会历史根源与心理根源,同时突出了其积极的政治价值,其文强调平民意识,潜在地呼唤统治者、思想家对民生、民情、民意的关注。还有学者从《淮南子》分析了其对秦亡的总结。虽然两千年来总结秦亡的惨痛教训者颇多,某些理论也成为历史共识,但在当今中国双重社会转型造成社会问题集中爆发并不断生成的条件下,其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许多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性进行了反思。
第三,切入点多姿多彩。有学者对韩非子的反腐思想进行了细致探究,以利益博弈为分析工具,细致剖析了腐败的内在机理,凝练了韩式反腐药方,如强调执政者的决心,打击潜规则、例外规则、大老虎,主张法制,以权力约束权力,也注意廉耻,主张高薪养廉。
第四,多学科交叉,中西结合对比,古今交融。如有学者将康德论权利的内在结构关系与孔子的“直”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此类讨论将历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诸学科,公民、政治合法性、权力等基本概念原理有机结合,做出了新的探索与研究。
第五,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与理论探索的假设。代表如有学者提出“儒家公民”说,并进行理论阐释;还有学者主张从公共性视角推进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相互沟通商榷,气氛热烈融洽,达到了本次会议聚合学者群体和搭建学科平台的目的,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同。大会决定,“第三届中国政治思想史论坛”将在吉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东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4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