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3至29日,受山东大学流动岗位特聘教师项目资助,德国勃兰登堡应用科技大学(Brandenbu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机械工程系S.-F. Goecke教授来材料学院焊接研究所举办了题为“High efficiency welding process(高效焊接工艺)”的系列学术讲座。焊接研究所教师、研究生和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Goecke教授主要围绕高效焊接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展开了讲座。他首先讲解了铝-钢异种材料复合接头的连接方法。针对铝和钢热物理性能差异大导致焊接困难的问题,他的课题组分别采取了激光焊、等离子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三种焊接方法两两组合的复合焊接方法来实现铝—钢异种材料连接。改善熔池金属对母材的润湿行为和控制热输入,减小了铝—钢连接界面上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在高速下获得了高质量的铝—钢复合接头。接着,Goecke教授介绍了如何利用传感器实现焊缝跟踪并实时调节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图像传感器和处理软件获取熔池尺寸和位置信息,并据此调整焊接工艺参数,在变间隙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搭接接头。Goecke教授还讲解了激光束摆动在变间隙和复杂形状焊缝焊接中的应用。最后,他介绍了“热连接能效——工艺链设计与评估”项目,在对不同焊接方法的能效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焊接工艺链的优化设计,实现了高生产效率、高适应性与高能量效率的结合。
此外,Goecke教授还举办了“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会,与焊接所博士生、硕士生和部分高年级本科生交谈,就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惑、德国的高等工科教育、留学等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Goecke教授对高效焊接工艺领域研究进展与成果的系统讲解,使师生们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该领域的认识,掌握了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发展动向,促进了焊接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Goecke教授,德国勃兰登堡应用科学大学(Brandenbu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机械工程系教授,国际焊接学会 IV、XII、SG-212三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德国焊接学会理事会成员,国际焊接学会会刊《Welding in The World》主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