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9日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岱教授做客历史文化学院“长风”讲坛,作了题为“关于‘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和‘INDUSTRIOUS REVOLUTION’概念的解读与思考”的讲座。历史学院顾銮斋教授、解玉军副教授、孙一萍副教授参加讲座。
在讲座中,高岱教授首先请现场学生思考“革命”一词的来源,并举例说明了哲学意义上以及英文中“revolution”的不同含义。随后,他从工业革命概念的提出、英国工业革命的肇始年代、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概念的研究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发生在英国的这场重要的社会变革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有学者提出,把它称之为‘革命’是不合适的。”高岱教授指出,“不论是同意使用‘工业革命’概念的学者,还是不是同意使用‘工业革命’概念的学者,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承认英国工业革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巨大的变革作用和意义。”在对“INDUSTRIOUS REVOLUTION”的解说中,高岱教授详说了对该词汇关注的缘起,即史学界因“向荣的报告”、“清华博士后的出站报告”以及“罗岗的文章”引起的对“INDUSTRIOUS REVOLUTION”的密切关注与热烈讨论。他就目前史学界流行的“勤劳革命、勤勉革命、勤业革命”等观点进行评说,并指出“勤劳革命”是指东亚不同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道路,随着东亚经济的繁荣尤其是中国的崛起,这一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关注,其内在意义逐渐被重新阐发和发掘。由此,高岱教授也谈了自己对国外新概念、新理论的看法,认为“新,并不意味着认同度高;关注,并不意味着接受率高”。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栏目历史脚本主编时的故事。
解玉军教授点评道,“‘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做学问的一种境界,高岱教授以两个概念为切入点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认知的窗口。”互动环节中,来自多个学院的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高岱教授认真解答,有点有评,有据有理,使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