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12日,由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和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三院学生会主办、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青年政治学研究会承办的“改革新坐标——多角度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座在洪家楼校区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政管学院的杨岭华教授、法学院姜峰教授和哲社学院陈坚教授,分别从政治学角度、法院负担和司法改革角度、中国文化主体性和软实力角度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相关内容。
杨岭华教授首先从政治学角度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围绕三个基本点展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改革的相关规定、亮点、期待等。他从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五大问题切入,包括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公、民生问题计划突出、生态环境恶化、政治腐败问题。他认为政治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姜峰教授则从法学角度出发,阐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问题。他从中国法官的负担入手,认为如果以十年为基点,中国法官的负担在急剧增加,这将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姜峰教授提出这一问题后,对中国法官负担加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谈到,要从减少案件数量和减轻法院非司法功能两方面解决。姜峰教授认为案件性负担不会威胁到司法的生命力,司法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立、公正、专业,而功能性负担则会严重削弱司法的生命力,所以要更加重视。最后,他提出,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保障司法专业、独立、权威、公正。
陈坚教授从中国文化主体性和软实力角度进行解读。他以佛教文化为例,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论述。陈坚教授认为,坚持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要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都看到我们的文化成就和特点。
三位教授还对现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出了耐心详实、专业的回答,使大家受益匪浅。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开拓了视野,多角度理解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杨岭华,山东大学政管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姜峰,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宪法学原理、比较司法制度、美国宪法、政治学;陈坚,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教授,宗教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赵宏月 责任编辑:董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