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浦安迪探讨米德拉什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关系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16日 16:26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2日,著名汉学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浦安迪(Andrew Plaks)做客“天人讲堂”第65讲,作了题为“犹太解经学与现代文学理论:米德拉什”的讲座。本期“天人讲堂”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牛建科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浦安迪教授首先解释了米德拉什(midrash)的两种含义。一是指犹太教经典中的一个书名,同时也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方法论,也就是hermeneutics(解经学、诠释学)的意思。在古代,hermeneutics这个词的原意是指一种玄学性的解梦的学问,后来人们逐渐用来表示与寓意读法有关的方法,包括阅读解释宗教经典特别是解释圣经。米德拉什是注释圣经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篇幅很大。米德拉什本身就是表示诠释的含义。不同的注释家们用各种不同的资料,以及圣经文本本身没有讲到的各种故事传说拿来补充、解释圣经经文的含义。
  接下来,浦安迪教授介绍了米德拉什各种不同的读法。有时候可以用之来解某一个字词,有的时候会引用、讲述很多民间传说进而达到解释的目的;有时还会从圣经另外一个地方引用经文来补充解释原文的深层含义。很重要的一点是,米德拉什在解释经文时是有次序的,并且加入了作者的联想。米德拉什在用来诠释时有一系列的诠释原则。浦安迪教授介绍了拉比以实玛利(Ishmael)的“十三条释经法则”,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三条:首先,也是在《塔木德》中最核心的诠释方法是由轻至重,即由琐碎之处推论到意义重大之处;其次是采用“近似”的方法;第三条是采用列出纲领和条目的方法。
  讲座后半部分,浦安迪教授探讨了米德拉什与现代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现代文学理论可以与犹太解经学通过米德拉什而联系起来, 他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文学发生变形(异化),现代文学喜爱暧昧反讽结构不一致的风格,其实都是反映了米德拉什的某些特性,是一种米德拉什式的写法。因此现代文学家们才将米德拉什作为现代文学的惯用方法之一。不仅仅是现代文学理论特别喜欢这样使用,且从20世纪开始,欧美诠释学界,乃至物理学、数学等学科领域也在这样使用。他列举了物理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数学中的不完备定理等作为例证。
  米德拉什里面有繁杂的内容,它将不同的资料汇编,是集大成的文献,但是每个小部分还是有主图,有特定的形式,这与现代文学的那种倾向于暧昧、反讽的风格不同。因此可以认为现代文学对于米德拉什这一词的使用和理解存在偏差,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误用。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袁嘉惠 图/齐晓东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方鑫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