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材料学院李辉教授课题组取得重大进展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10月24日

  [本站讯]材料学院液固结构演变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课题组在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在纳米电子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其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Asia (2013, 5(7): e56,IF=9.902)。 
  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结构由锯齿形的磷化硼纳米带(zBPNRs)和碳化硅纳米带(zSiCNRs)构成。锯齿形磷化硼-碳化硅-磷化硼纳米带(zSiC-BP-SiC nanoribbon)复合电子器件不仅表现出非常好的场效应特性,还表现出隧道负微分电阻效应。另外,由锯齿形的磷化硼纳米带和碳化硅纳米带所组成的Y型和Δ型纳米结构,在边缘处表现出优异的自旋极化特性,当加上横向电场时,随着电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锯齿形的磷化硼纳米带可以变为非磁性的间接带隙半导体、亚铁磁性半导体和半金属,而呈现不同的性质。这些研究为纳米电子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方向,也为其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篇文章的发表,说明了山东大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具有了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李辉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有关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在纳米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自2011年以来,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Applied Physics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Nanoscale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李辉,男,1969年3月生,博士、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液体结构与非平衡凝固、金属纳米材料及模拟纳米电子器件、多尺度方法及纳米结构的超塑性、金属纳米材料。李辉教授主持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研究成果链接:
  
http://www.nature.com/am/journal/v5/n7/abs/am201331a.html

【供稿单位:材料学院     作者:司鹏超 孙挥    责任编辑: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