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对话”第11期举行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12月15日

  [本站讯]12月10日,由山东大学文化产业俱乐部承办的第11期“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对话”在中心校区举行。本期对话中,俱乐部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界领军人物——陈少峰先生作为主讲人,进行了主题为“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未来工作的思考”的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韩英宣布,陈少峰教授成为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谈文化产业构成与特性
  文化产业究竟包括什么?陈少峰教授从构成文化产业的四大部分——内容、平台、延伸和服务细细讲起。
  陈少峰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体现着时代性和超越性。传统文化是不容易做成文化产业的,比如说传统道德和儒家文化,而太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也不容易被大众理解。相反,以娱乐为主的“小文化”、体现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特点、带有人性的共鸣因素如爱情、亲情的文化产品更容易受到大众的青睐。要把文化产业做大,要注意三个因素:一,可大量复制;二,扩大规模,由游戏到主题公园再到动画电影,从内容到延伸,总之产业链越长越好;三,有大平台,包括零售、信息、娱乐、资源、技术等平台。

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谈到未来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陈少峰教授大胆预测了到2016年底文化产业各个板块门类的大体分布。互联网文化产业占文化产业整体市场价值的70%;传统媒体,包括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将只占到10%;工艺美术、娱乐设备、玩具等文化制造业和文化艺术衍生品等占10%;另外,体验(音乐、主题公园、明星经济)、健康旅游、农业文化产业、创意设计、艺术品拍卖将占到10%。除此之外,互联网上的低俗内容将要下架,视频网站将重新洗牌。
 
谈文化产业素养与技能
  陈少峰教授针对大学生就业也发表了一些看法。他表示,现在的大学生极需要常识和专业技能。历史、新闻、哲学、英语等属于必备的素养,除了这些还要掌握一些技能,比如游戏策划、新媒体营销、电影制片助理等。此外,研究技能和写作技能也是决定大学生工作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他告诉同学们“要懂技术,着眼于未来”,并为自己定好位,判断自己适合做工作者还是适合做企业家。

现场互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争
  最后,陈少峰教授用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山东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展开互动,耐心地回答了13、14级本科生和14级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谈到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孰轻孰重的问题,陈少峰教授认为,应先考虑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最终是要超过社会效益。而对于数字传媒发展牵扯到的伦理问题,比如隐私问题也受到了陈少峰教授的深刻关注。陈少峰教授提出,2015年将是中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由“平台为王”转变为“内容为王”的绝佳时机。
  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过去了,陈少峰教授的讲解让在场的同学们都深受启发,期待着数字传媒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面貌。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王璐 高尚坤    责任编辑:鹿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