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2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第51期(总第460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儒研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李长银作题为“顾颉刚‘层累说’起源新论”的报告。儒研院陈锋教授担任此次报告的点评嘉宾。
报告中,李长银首先对“层累说”一词的三层含义做出了详细论述,随后就“层累说”的起源进行了突破常规的猜想与论证。李长银表示近年来关于“顾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纵观学界的相关学术研究,仍未打破以往“顾学”研究藩篱。因此,旧中出新才是“顾学”研究的关键所在。他还以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顾颉刚日记》等书籍为佐证,进一步论证了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是顾颉刚提出“层累说”的“关键性”因素。他提出,据《顾颉刚日记》所示,顾颉刚是在得到梁氏《中国历史研究法》启发后,编纂《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伊始便建构了“层累说”。更为关键的是,无论从历史本体论还是方法论层面,乃至认识论层面,“层累说”均能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找到相应的学术资源。李长银对这一学术关联的发现,在“顾学”研究领域意义非同小可。接着,李长银批评了“顾学”研究中的“一手资料见而不察”和“二手资料视而不见”等弊病,并从学术和政治等层面,解释了顾颉刚淡化梁启超对其提出“层累说”有重大影响的原因。最后,李长银呼吁“顾学”研究者不仅要对顾颉刚所言进行一番“辨伪的工作”,还应该充分重视梁启超对《古史辨》的学术影响。
报告结束后,陈峰教授做了精彩点评。他对李长银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使在座同学深受启发。此外,他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能大胆假设,不断创新,做到言之有据,从而不断进步。
李长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2014年度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曾在《清华大学学报》、《东吴历史学报》(台湾)、《史学月刊》、《鹅湖月刊》(台湾)等海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上的《“两个小人物”致函<文艺报>事件真相再探》一文在知识界、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供稿单位:儒研院 作者:王丹丹 责任编辑: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