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23至26日,由大连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沈阳鼓风机集团和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九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2014年度检查会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办。大连理工大学原校长程耿东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温熙森教授(中将)、徐滨士院士,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院长海锦涛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朱剑英教授、段广洪教授、黄文浩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虞烈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原主任雷源忠教授、杨合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刘光复教授、胡元中教授,项目首席科学家张洪潮教授,山东大学泰山学者李剑峰教授等出席了汇报会。
会上,张洪潮对总项目2014年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再制造对象的多强场、跨尺度损伤行为与机理,可再制造的临界阈值”、“再制造毛坯的键离/解离原理与性能调控”、“再制造毛坯的键合/嵌合机理与实现”、“再制造零件的表面/界面行为与机理”、“再制造零件的寿命预测与再制造产品的服役安全验证”、“再制造过程的决策支持与综合评价理论”等6个方向对本年度的课题进展情况、主要成果、亮点及下一年度的研究计划等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们对课题组一年来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为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该项目的顺利开展将为我国机械装备再制造基础共性问题的解决及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李剑峰代表课题一做了“再制造对象的多强场,跨尺度损伤行为与机理,可再制造的临界阈值”的研究进展报告,汇报了在叶轮材料的超高周疲劳、冲蚀磨损、腐蚀、叶轮疲劳寿命预估、缺陷的无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后两年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路线。专家组对课题一的研究工作给与了积极的评价,尤其看重叶轮超高周疲劳机理、超高周S—N曲线及表面缺陷—内部缺陷竞争寿命在再制造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并希望课题一将再制造临界阈值这一亮点做好、做强。
973项目“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2011CB013400)”于2011年获得科技部批准并启动。张洪潮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课题一和课题三的研究,李剑峰和李方义分别担任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