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月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附属省皮肤病医院张福仁教授领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麻风易感基因研究上再次取得突破。
围绕消除麻风危害的主要目标,以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专家张福仁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凭借多年的防治、临床经验,提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麻风防治”的理念,致力于麻风的防治及临床应用研究,迄今已经定位18个麻风易感基因,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先后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自然·遗传学》(2011年)、《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2013年)。时隔4年,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再次发表于《自然·遗传学》(2015年),除了6个新的易感基因的发现,本次研究还揭示了麻风易感基因位点与免疫/炎症性疾病间的多价效应,分析发现内源性感染在这两类疾病的启动识别中发挥相似的作用,但随后的免疫应答在两者间却是截然相反,这进一步支持了以下观点:强烈的免疫或者炎症反应可以有效抵御病原菌的入侵,但却增强了免疫/炎症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该文的第一作者是山东大学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刘红,她介绍说基于已经定位的18个易感基因位点,研究团队已经成功构建了麻风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在山东省建立了包括逾两万人的现场队列,以推进科研成果的临床现场应用,为消除麻风危害做出贡献。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而导致的以畸残与毁形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由于一级预防措施的缺乏,近十年来新登记病人无明显减少,全球每年仍有20余万新报告病例,我国每年有约1000例新病例报告,麻风所带来的主要危害——畸残和死亡依然存在,其仍旧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重点防控的一类慢性传染病。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刘健 责任编辑: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