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山东)开幕式在山东大学举办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11月16日

[本站讯]11月15日,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山东)开幕式在山东大学举办。本次开幕式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汇聚了中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国际合作新路径。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外方学者代表、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埃尔扎·阿图尤诺娃,中方学者代表、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传松教授,企业代表、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朋等嘉宾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大学校长助理刘兆军教授参加活动。

李鹏在致辞中指出,山东作为教育大省,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加入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以来,山东已累计汇聚30余国5000余人次参与,推动300多场主题报告落地,新增中外双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700余个。她强调,山东将持续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中外科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开辟新局面。

刘兆军代表山东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回顾了山东大学在产学研用融合方面的探索与成效,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突出成果。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开放合作、凝聚全球合力,构建全球视野下的产学研用合作伙伴关系,深度链接全球资源,持续赋能区域与国际化创新体系建设,与全球伙伴共建开放创新的产学研用生态,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大学力量。

刘志敏在致辞中指出,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为提升合作能级,他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构建“企业出题、协同解题”新机制;依托中国市场优势,促进全球创新要素精准配置;加快数字化赋能,深化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产业规则全球赋能。他充分肯定山东的教育与产业担当,期望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打造合作示范,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山东力量。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学学院武传松教授、莫斯科国立大学埃尔扎·阿图尤诺娃教授分别代表中外学者发言,表示将与各国专家一道,共同探索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合作路径,为全球产学研用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开幕式上,齐鲁工业大学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签署谅解备忘录,潍坊理工学院与马来西亚汝来大学共建的“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成功揭牌,来自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的六位导师代表获颁导师聘书。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岩主持,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校200余位学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学生代表参与活动。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教育部自2018年创办的国际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旨在搭建中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对接平台,实施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助力构建全球高质量合作伙伴关系。本次会议在山东设7个分论坛,分别由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承办。我校自2022年已连续三年承办相关分论坛,今年除承办山东省开幕式外,还将由机械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先进制造及其装备”“前沿数学与复杂系统分析、控制及应用”“材料成型技术”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超精密加工、智能机器人、微纳制造、增材制造、复杂系统分析控制及应用等热点议题开展研讨。


【供稿单位:国际部(港澳台办)     作者:王岩    摄影:刘怡康         责任编辑:张穆楠 董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