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王素洁副教授团队在管理学与旅游学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9日 15:00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素洁副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Designing supportive spaces: The social bonds in P2P accommodation”在管理学与旅游学国际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在线发表。该期刊是国际顶尖旅游学术期刊,SSCI一区,影响因子9.1,ABS四星级期刊。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素洁副教授为第一作者,萨里大学Emily Ma教授为第二作者,格里菲斯大学博士研究生Jingjing Xu为第四作者。萨里大学Shi (Tracy) Xu副教授为第五作者,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石穆沙为通讯作者。

undefined

民宿(peer-to-peer, P2P)因其独特的空间氛围与社会互动属性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然而,民宿中的社会互动是如何被激发与建构的,其具体过程及互动结果仍有待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从环境心理学视角出发,基于 Ulrich 的支持性设计理论(Supportive design theory),对31位具有民宿体验经历的游客进行深度访谈,系统揭示了民宿如何通过有形的物理环境与无形的人文环境设计,促进多维度的社会互动,并带来积极的游客体验结果。

研究发现,民宿中促进社会互动的环境因素包括两个层面:物理环境维度,如社会支持、可控感、注意力分散,体现支持性设计特征;人文环境维度,如人文关怀、个性化服务和当地文化活动的融入等,体现人文设计精神。此外,民宿中的环境设计同样能够促进游客的积极情感产生,进而引发互动。其中,客人与主人之间的互动(主客互动)具体表现为功能性、文化性、情感性与精神性互动四个维度,而客人与客人互动(客客互动)则主要体现在人际交流、信息互换与群体活动三个方面。这些互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住宿体验,也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后果,包括顾客公民行为的生成、游客自我成长的推动以及游客忠诚度的提升。

undefined

在“住宿”之外,民宿更可能成为一种“社会空间”与“关系场所”,连接的不只是目的地与游客,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与理解。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回应了目前关于民宿中社会互动具体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强调了支持性环境设计与人文要素在协同构建旅游社会关系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本研究也为民宿经营者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例如通过优化“服务景观”(servicescape)设计,营造具有支持性的社交环境,从而增强游客与主人以及游客与游客之间的联结,提升整体体验价值。

王素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一流课程主持人,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马萨诸塞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访问学者,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管理学报、旅游学刊等匿名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文旅幸福感、民宿、旅游新技术、社会文化旅游等。在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了有影响力的研究。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王素洁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穆楠 冯嘉雯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