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海洋研究院海洋腐蚀与防护团队在海洋微生物腐蚀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fluence of incubation time 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EH36 steel by marineHalomonas titanicaein aerobic environment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TOP,IF=14.3)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海洋研究院博士后卢士航,刘光洲教授和窦雯雯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海洋微生物腐蚀阻碍海洋经济发展,威胁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可靠运行,是世界公认的关键技术难题。微生物腐蚀的过程极其复杂,是微生物、金属材料、腐蚀介质和腐蚀产物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有研究缺乏对微生物腐蚀过程实时、连续和长期的数据采集,导致对不同生长阶段微生物腐蚀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晰。
该研究致力于阐明海洋典型腐蚀性细菌——泰坦尼克号盐单胞菌(Halomonas titanicae)对海洋结构钢EH36的微观腐蚀机制,创新性地构建了腐蚀大数据在线实时监测技术平台,系统探究了EH36钢在含菌海水介质中的动态腐蚀速率演化规律,实现了微生物腐蚀过程的实时化、连续化与长期化监测分析。研究揭示了海洋典型腐蚀性细菌在不同生长周期对海洋钢结构腐蚀行为的调控机制,阐明了H. titanicae在生命周期中呼吸代谢模式转变对EH36钢腐蚀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机制。该成果为深化海洋微生物腐蚀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为开发新一代海洋工程材料腐蚀防护关键技术奠定了重要科学基础。

海洋腐蚀与防护团队长期致力于海洋环境腐蚀及生物污损机理研究、实海极端环境电化学保护系统、绿色环保防污涂层及材料研发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基金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