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5月10日至11日,“稽古探微:经学文献考释与古典学术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吴国武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典学研究,学界同仁对中国古典学的内涵外延和内容意义进行了深入挖掘阐释。山东大学在经学文献整理研究领域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希望本次研讨会以经学文献考释与中国古典学术传承为主旨,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搭建起知识交流与视野拓展的平台。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王加华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设置、师资队伍以及学院在古籍整理与传播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郑杰文表示,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精耕细作古籍研究,夯实了学校以“文史见长”的学科基础。希望古典文献研究所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应有的成绩,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建构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承略介绍了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和师资队伍,以及在经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目录版本校勘学研究、子部文献与科技史研究、海外汉籍整理与研究以及书籍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江曦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吴国武,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刘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新勋,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贵州师范学院教授刘海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马昕,俄罗斯籍专家、“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项目访问学者汉伊理,分别围绕“宋代经学文献整理”“经部善本特展的策展与呈现”“四库字书属提要辨正”“《淮海易谈》的易理建构及其成书”“经学思想的当代哲学转化”“明代前七子对诗学统序的建构与《诗经》文学传统”“甲骨文占卜与周易起源”七个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王小婷主持该环节。

本次研讨会设六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围绕“春秋学”“诗学”“经学通论与文献整理”“易学、四书学与经学义理”“尚书学与理学”等专题,开展论文报告与讨论。10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建委应邀作题为“气候、城市文明与早期中国学术的发生”的学术讲座。

11日上午,在闭幕式现场,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邓秉元、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涛分别围绕“《玉函山房辑佚书》的利用”“竹帛《五行》与子思的‘静思’之学”“杜佑之经学”进行主旨发言。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李梅担任评议人。王小婷作总结发言。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承办,王小婷副教授为会议召集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供稿单位:儒学院 作者:王小婷 李思佳 摄影:王成娟 李斐然 王轶童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马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