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姜新义/史本康教授团队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1日 15:45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药学院姜新义教授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史本康教授合作,通过原位工程化改造巨噬细胞,成功开发了一种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全新策略,显著提升了巨噬细胞在实体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效能。该研究以“An in-situ engineered chimeric IL-2 receptor potentiates the tumoricidal activity of proinflammatory CAR macrophag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为题,发表在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Nature Cancer。姜新义教授、史本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荆卫强和韩茂森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Nature Cancer同期以“In vivo macrophage engineering for renal cancer therapy”为题配发了德国转化医学专家Nico Lachmann教授的长篇评述,指出姜新义/史本康教授团队的工作实现了具有持续杀瘤活性的CAR巨噬细胞工程化改造,有望成为治疗肾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3F8BD

巨噬细胞嵌合抗原受体(CAR-MΦ)疗法作为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兴方向,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高度抑制性,导致CAR-MΦ在实体瘤中易发生功能衰竭,限制了其持续的抗瘤活性。针对这一重大挑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体内构建合成IL-2受体(CSR)的方法,精准操控CAR-MΦ的促炎抗肿瘤表型,从而显著增强其持久的免疫清除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经CSR工程化改造后的CAR-MΦ在接受IL-2治疗后能够高效激活促炎信号通路,恢复并维持强大的杀瘤活性,在肾细胞癌动物模型中有效促进了肿瘤消退,并显著改善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状态。该策略不仅提升了CAR-MΦ的治疗持续性和效果,也为实体瘤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创新性实现了通过体内工程化手段动态调控CAR-MΦ表型,突破了实体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功能失活的瓶颈。该策略有望推广应用于多种实体瘤,未来在肝癌、膀胱癌等治疗中同样具有广阔前景。目前,研究团队已启动相关临床前研究,并积极推进后续转化应用。

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供稿单位:药学院    作者:韩茂森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王浩然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