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9日,由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主办、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文学所承办的“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论坛在青岛校区举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文学所所长丛新强主持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论坛。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常务副校长韩建新、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荣聘教授张志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在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根据会议主题、结合自身专长进行专题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教授王光东重点分析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民间资源对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金仁顺以感性的传统与理性的现代为主题,从作家的角度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回溯了创作《春香》的过程。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位俭以古今之变与当代文学文明之思为中心,强调研究者们应该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思考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袁红涛通过传统文化与地方空间的维度,对陈忠实的创作自述进行了再解读。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海波通过对重建中国文学批评美学范式的思考,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文学审美性的重要价值。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歌东从儒林叙事传统探究了《应物兄》的反讽艺术。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方政从新中国以来的现代京剧说起,认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有历史依据,又要符合时代需要。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温奉桥探讨了对当下小说创作的思考,以《笑的风》为例,认为其开放的文本结构以及对时代、历史等命题的哲学思考,体现了王蒙小说创作的新向度。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建国谈及《古船》与中国现代化的文学资源,重点强调了“海洋文化”在《古船》中的呈现。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文学所所长丛新强以《不老》《家山》《神圣婚姻》《雪山大地》《千里江山图》等作品为例,指出新时代文学与传统回归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教授张立群考察了近年来现当代作家传记的出版现状,指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传记伦理本身。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教授于京一从阿来《云中记》阐述打开历史的崭新方式,重审历史、存在与主体性以及文化“边际人”的锻造与凸显等。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杰俊从戏仿武侠、传统叙事与政治隐喻等方面解读了《月光斩》。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倩通过当下受众的变化、媒介的多样性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副教授马春光讨论了当代生态诗歌对传统自然诗学的继承与转化提供了丰富的诗性启迪。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副教授薛熹祯分享了翻译洪子诚先生《当代文学的概念》的经验与思路,以探究中国文学经典与优秀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梁帆以《山乡巨变》为例,强调了其入户串联的叙事结构和家国观念。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若谷讨论了十七年文学时期中医药叙述中的传统与科学之辩。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博士后何彦君以贺敬之为例,探讨了中国当代“新古体诗”的传统与现代问题。
王光东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论题的研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意义,同时指出理解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