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7日晚,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吴在庆做客第351期“新杏坛”,作题为“古籍整理研究点滴谈——以版本校勘解读与系年个案为例”。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徐俊主持讲座。文学院院长杜泽逊参加报告。
徐俊教授简要讲述了吴在庆教授的治学经历,在唐代文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唐代文学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
吴在庆教授首先从古籍整理的版本问题谈起,讲述了自己对读文渊阁和文津阁两个版本的《樊川文集》的切身体会。随后,吴在庆教授列举了丰富的例证,分别从文本校勘和文本释读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经验。其中对于《唐大诏令集》卷十一《大帝遗诏》中的“冰蛟之惧”,《文苑英华》卷八《贞顺皇后哀册文》中的“周恒王”,沈全期《李员外秦援宅观妓》诗中的“五日”“春光”等问题的考证都十分详实有力。吴在庆教授还讨论了《唐大诏令集》卷十中《疾愈德音》的系年问题,考定了应当以长庆三年三月丁巳颁布此“疾愈德音”为较合理。同时,吴在庆教授指出了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深奥与艰难,认为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徐俊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古籍整理是传统文献学与现代出版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版本、校勘、解读、编年是文学文本整理的基础,需要文本、语义、修辞、史实等多维度的印证,这也是文学研究中“文本细读”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