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一种新的生物氧化法脱除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中铁质沉积物研究成果发表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8日 18:58 点击次数:

[本站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团队与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国际期刊Engineering Microbi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A New Bio-oxid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Iron Deposits from Waterlogged Wood of Nanhai I shipwreck,Guangdong, China。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奕舒为第一作者,历史学院马清林教授与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陈林旭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1 “南海Ⅰ号”出水木质文物样品中黄铁矿等硫铁化合物

图2 A. ferrooxidans氧化除铁体系示意图

图3 脱除过程中反应体系变化情况

图4 ICP-AES评估脱除过程中铁脱除效果评价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中广泛存在黄铁矿等硫铁化合物,会对木质文物保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对于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中硫铁化合物脱除,除了应用化学试剂外,出于选用更加可持续、环保方法来保护文物的目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也在积极寻求更加温和的生物方法,开展微生物代谢保护(Bio-conservation)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本研究是关于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 ferrooxidans)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新应用。利用ESEM-EDS、显微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分析了“南海Ⅰ号”沉船木材样品中硫铁化合物分布及物相组成。利用 A. ferrooxidans设计微生物氧化脱除反应体系,分析其脱除“南海Ⅰ号”出水木质文物样品中硫铁化合物可行性。脱除溶液电导率和 ICP-AES 分析结果表明,A. ferrooxidans能有效地提高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中铁的脱除效果。此外,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木材在处理过程中的降解情况,评估生物氧化材料安全性,结果显示A. ferrooxidans处理过程对样品安全性影响很小。

本研究首次证明了A. ferrooxidans脱除海洋出水木质文物铁质沉积物的可行性,这也是国内首次尝试将生物氧化理念应用于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的研究。本研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发——海洋出水木质文物沉积物脱除与控制技术研究(2020YFC1521802)”的部分成果。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gmic.2023.100107


【供稿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王奕舒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陈诗榕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