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马瑞芳教授谈“从《罗刹海市》说起”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3日 14:05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21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马瑞芳做客文学院第349期“新杏坛”,作题为“从《罗刹海市》说起”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李剑锋教授主持,文学院院长杜泽逊,党委书记郭春晓,教授丛新强、宫立,副教授吕玉华、朱家英,以及张倩倩老师、张知强老师和近百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马瑞芳教授从《聊斋志异》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罗刹海市》说起,认为这篇小说通过对比美男子马骥在罗刹国与龙宫的不同遭遇,讲出了蒲松龄对当时社会最经典的判断——“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它体现蒲松龄对现实社会颠倒黑白的思考,是由自身经历而对社会产生的认识。接着,马瑞芳教授指出,蒲松龄非常善于用最不现实的形式做最现实的文章,称蒲松龄为“诗人的政论家”,并从《聊斋志异》“鬼狐妖仙人”五类故事中,分别列举数篇,表现蒲松龄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与生动刻画,认为蒲松龄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马瑞芳教授回忆了自己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与蒲松龄研究结缘的经历,谈及在研究过程中吴组缃、程千帆、殷孟伦等前辈学者对自己研究的建议与帮助。马瑞芳教授认为山东大学应该是《聊斋志异》研究的一个重镇,希望文学院能够培养出更多向前辈学者看齐的后生学子。最后,马瑞芳谈了《聊斋志异》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特别强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聊斋志异》的深厚渊源,指出莫言在《生死疲劳》等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中国传统构思,如轮回转世、人兽交替、亦人亦兽等写法,都直接来源于《聊斋志异》。同时,马瑞芳教授指出《聊斋志异》在戏曲影视改编中也广受欢迎。

李剑锋教授代表师生对马瑞芳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要总结。李剑锋教授指出,马瑞芳教授的讲座有四点令他印象深刻,一是对《聊斋志异》为主的明清小说的文本烂熟于心;二是研究视野开阔,对古今中外的小说阅读广泛;三是能够把高深的东西深入浅出地讲述,凸显文本中的特点;四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研究融入生活现实。现场同学就阅读研究《聊斋志异》的心得体会与马瑞芳教授作了交流。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周裕欣    摄影:李雪凝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普布普赤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