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金元浦教授谈“Al大模型元年:ChatGPT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5日 15:54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做客文学院第346期“新杏坛”,于知新楼作题为“Al大模型元年:ChatGPT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范玉刚主持,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范玉刚教授介绍了金元浦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领域。

金元浦教授对大模型以及ChatGPT的概念作了详细界定,并总结道,AI专家将大模型命名为Foundation Models,译为基础模型或者是基石模型,专家肯定了Foundation Models对智能体基本认知能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大模型呈现出涌现与同质化的特性。进而金元浦教授介绍了ChatGPT的概念,称其为“生成型预训练聊天机器人”,并聚焦ChatGPT对当前人类生活、文化艺术的冲击挑战,对ChatGPT的构成、规律、影响等进行深入解读,启示大家更好把握人工智能、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让科技在文艺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随后,金元浦教授着重介绍了学习、研究大模型的原因,表示国产AI模型的前景非常广阔,中国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将推动国内AI模型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展和应用。接下来,金元浦教授围绕大模型“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展开讲解,指出大模型主要应用于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等领域,大模型的发展标志着信息社会进入了大模型主导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人将与数字化技术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智能系统,实现信息、模型和行动的无缝衔接。

讲座最后,金元浦教授深入探讨了大模型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结合当前的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指出,ChatGPT既是当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也是潘多拉的盒子,它为多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法律上的版权问题、社会伦理问题、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以及写作中的原创性与结构性问题。金元浦教授强调,在文学批评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人工智能写作将“作者是谁”这一问题重新摆到了文学理论的前台。尽管短期内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作家,但它强大的信息处理、学习和应用能力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学作品的本质。

提问环节中,金元浦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AI写作评价标准以及文学作品特征判定的问题。范玉刚教授作总结发言。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姜欣言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