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贺仲明教授谈"作家文化心态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1日 13:58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做客第340期新杏坛,作题为“作家文化心态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兵主持。

讲座伊始,马兵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贺仲明教授的学术成就。

贺仲明教授首先从选题谈起,并阐释了作家文化心态的概念:“一个作家在文学作品里所展现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理世界,而且还有更深层的群体文化特征,作品背后的这种群体文化特征就是作家文化心态”。贺仲明教授通过援引荣格《心理学与文学》、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玛丽琳·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等书籍,深度讲解了作家文化心态研究的理论前提。比如对于艾略特所言的“一个艺术家的前进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贺仲明教授认为“个性是作家的个人特点,而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要融到民族传统当中,成为民族文学传统的一部分。那么一个伟大的、真正成熟的作家,其作品所表现的便不是他个人的风格,而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通过对多方理论的分析阐释、融汇贯通,贺仲明教授为同学们进一步厘清了作家文化心态研究的相关理论内涵。

贺仲明教授还提出了作家文化心态研究的具体思路方法以及考察角度等。具体思路方法,一是文本细读,贺仲明教授认为“最能够反映作家精神世界的是文本”;二是对作家进行深入、整体性的观照,达到精神上的熟悉与对话,剖析其创作变化背后的文化心态;三是关注时代文化状况,作家的创作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也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其受时代文化的影响非常显著。贺仲明教授指出文化心态的三个考察角度:第一,作家的精神高度;第二,时代文化的投射;第三,民族文化的回声。贺仲明教授通过列举“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鲁迅《呐喊》《彷徨》: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以及孙犁、杨绛、张贤亮、莫言等等作家案例,详细阐释作家的个人精神、时代文化与民族文化等对作家文化心态的影响。

讲座最后,贺仲明教授总结了作家文化心态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第一是从文本出发,第二是需要充分了解作家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包括所处时代的情况、民族文化的状况等,由此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一个作家、认识其作品的价值与高度。一个作家的文化心态高度,实际上直接影响作品的思想精神高度,两者之间联系密切。

马兵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表示更清晰地认识到作家文化心态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具体分析方法。此外,马兵教授认为贺仲明教授提供的研究路径及背后的治学精神值得同学们反复揣摩学习。在提问环节,参会师生积极交流,贺仲明教授耐心给予回应和解答。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钱瑶瑶    摄影:​王佳璐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柳涵升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