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第五期学科交叉青年论坛举行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5日 19:21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1日下午,第五期“SDU TALK”学科交叉青年论坛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青岛校区设视频分会场。本期论坛以“科技赋能考古,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主题,聚焦新时代背景下考古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激发青年师生科研创新活力,赋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本期论坛由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与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举办。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主持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潘荣江、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路国权、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廖卫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出席论坛。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马莹,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化学和虚拟仿真实验室主任张恒,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唐仲明,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生范窅彬作为主讲嘉宾参加活动。

本期论坛有学科交叉主题报告和学科交叉学术报告两个阶段。在学科交叉主题报告阶段,王芬教授作了题为“融合与创新—考古学研究范式的当代表达”的报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考古学的相关定义与考古学科百余年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科技考古蓬勃发展的研究趋势与学界新出现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并探讨了考古学固有学科性质与新的辅助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学术交叉报告阶段,马莹作了题为“化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考古化学的教与学”的报告,回顾了化学与考古学之间紧密的学术联系,介绍了开设《考古化学》课程教育的教学安排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展望了通过《考古化学》课程融合化学和考古学间知识体系和研究思路的前景。张恒作了题为“模拟计算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与展望”的报告,说明了有关模拟计算的相关概念,展示了运用模拟计算方法模拟水稻传播过程、计算陶器体积的相关成果,介绍了《考古统计》讲义的编写进度及其主要内容、创新特色,展望了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领域可能的应用前景。唐仲明作了题为“三维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结合田野考察经验介绍了三维技术在考古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享了借助三维技术开展考古研究取得的系列成果,并结合实例讲述了应用三维技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展望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三维技术的发展方向。黎海超作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三星堆考古”的报告,回顾了三星堆考古的发掘简史,分享了近年来三星堆考古工作取得的新发现,着重展示了在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领域运用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的成果,探讨了有关三星堆考古研究的相关理论探索。范窅彬作了题为“广西布兵盆地中更新世化石猩猩食性与其哺乳动物群”的报告,介绍了广西布兵盆地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动物群的历史变化,说明了运用牙齿微痕表面纹理分析法对化石猩猩开展研究的相关情况,展示了关于中更新世化石猩猩食谱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研究结论与前人研究间的联系。

在点评环节,黎海超教授结合教学经历,分享了开展学科交叉教学的相关经验。潘荣江教授讨论了在考古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方法,指出新的成果往往诞生于学科交叉之中。路国权教授回顾了考古学领域近年来取得的进步,说明了当下考古学必须重视学科交叉工作的原因。廖卫副教授展示了广西地区哺乳动物研究取得的成果,介绍了这一领域当前的研究情况。在提问环节,论坛嘉宾与参会师生就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跨学科知识学习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王芬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当代考古学科的发展和重大学术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考古系师生要具备多学科交叉学习的能力,在考古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中实现突破,为“凝练文明基因,阐发传统价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不断作出新贡献。

“SDU TALK”学科交叉青年论坛是校团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统筹发展重大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举措。校团委将继续加强部门联动和校院协同,聚焦“四个面向”,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推动学科汇聚融合交叉创新,深度激发青年师生科研创新活力,赋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马亦非 李婧    摄影:秦启晨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梁宇欣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