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6日至7日,“文学书像论与书法美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文艺美学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开幕式于6日上午举行,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主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繁仁,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书像论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赵宪章出席会议并致辞。曾繁仁教授表示,此次会议选择“文学书像论与书法美学创新”主题,使得该课题更加贴近具体艺术门类与中国实际,对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赵宪章教授希望借此次会议,将文学书像问题的讨论趋向深入。
开幕式后的第一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孙丽君主持,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李庆本担任评议人。赵宪章教授围绕“书法不是摹仿艺术”、“语象被比象成就书像”、“‘文学书像论’新场域”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文字作为书写的对象不是物质,而是“文字意象”。赵宪章教授还论述了“文学书像论”新场域的观念、方法与基本论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苏宏斌教授作题为“书法艺术的符号构成”的发言,从“作为造型艺术的书法”、“作为语言艺术的书法”、“书法艺术的表意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崔树强认为中国书法提供了进入中国美学的门径,可以尝试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詹冬华从审美情感、形式法则、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和”与书法艺术的辩证法。
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伏煦主持,崔树强教授担任评议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李庆本从对徐冰的《天书》分析引入发言,提出应当重新“回到马克思”,采用马克思关于语言文字是社会性的理论论断,来认识汉字的本性问题,以便有效阐释跨文化书法艺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围绕“世界实验书法”概念展开论述。安徽艺术学院教授张典友探讨了书法图像在语言与世界建构逻辑中的联系,论述书法图像是将语像文本可视化进行物像外化和审美延宕的过程。集美大学教授张克锋从文徵明对《前后赤壁赋》的书写论述诗、书、画三者合一的现象。山东大学教授尹德辉围绕“文-书”话题探讨文字媒介与文学、书法的艺术关系。6日下午,会议进行了三场大会发言与评议,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文学”与“书像”二者之间的关系及“文学书像论”的理论意义展开讨论。
7日上午,会议进行了两场大会发言。闭幕式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凌晨光主持,赵宪章教授和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议题深刻、论题广泛,密切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国内学者的交流,扩大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